当前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2022年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12篇)

2022年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12篇)

发布时间: 2022-11-20 09: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12篇)

篇一: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一、要选择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题。结合当地特点,围绕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从多学科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挖掘、选取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将其改造成跨学科实践的问题或任务。

二、要合理制定跨学科实践方案。以问题的解决过程为线索设计方案,将跨学科实践的课题分解为若干驱动性任务,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调查等方式设计活动,将跨学科实践的课题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三、要科学引导、循序渐进实施跨学科实践。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活动的流程和要求,以及所需知识、方法和设备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要重视活动成果的呈现和交流。注重活动总结,以设计作品、制作模型、撰写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成果。根据物化形式的特点,组织开展成果展览、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的交流活动。

篇二: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一、学科融合。

艺术课程标准取代了原先的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增加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三大学科。课程综合被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现代问题的复杂性和大规格,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决定了不能一个学科单打独斗,更需要综合或跨学科。因此,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加强综合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建设。

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不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也不为特长生而定。他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尤其是关注孩子们在养成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在培养艺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分为两部分:一为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能进行艺术测评;二是无声、无形的可感可知部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让孩子们在艺术实践中探索、积累、感悟、自我升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三: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要求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并引导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自主合作,参与实践和研究,用英语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建构、交流和表达,呈现和展示最终的学习成果,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扩大学情分析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风格、风格和认知方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人际人际关系或兴趣等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反弹问卷、翻阅学籍、采访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等等方式来尽可能得到最真实有效的学情,从而进行有助于本节综合实践设计的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英语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媒介,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以主题的形式,以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自主开展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活动或课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篇四: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1。观念的突破。首先教师要从教书转向育人,改变传统的知识中心和考试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课程教学必须从知识学习为主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其次教师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教师需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真正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

2。育人方式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提高站位,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单元设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化为一个单元,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进行学习。教师的研究重点转向研究学生和学生的学习,精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学习方法,让深度学习在情境中发生,从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3。评价方式的改变。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评价不能再是简单的、机械做题和练习,而是要突破传统的纸笔考试,从学生的实践中寻找过程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评价不再仅仅是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包括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品质、信念等,通过综合性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篇五: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要充分注意带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性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达到满足身心发展需要。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价值的有效保证。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有着美好的前景,需要我们坚定深化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决心。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前景是光明的,需要广大教师用心践行新课改“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

篇六: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初中体育学科的春天已然来临

7月14、15日两天,全体初中体育教师们参加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受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委托,我担任本期培训的坊主工作,负责全县123名初中体育教师学习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作为本次学科专业培训的坊主,在体验到工作繁忙的同时,我深切的感觉到,全县初中体育教师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有些老教师还有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即将退休,但学习热情依然非常高涨,积极参与打卡、听课、讨论并认真完成相关的作业。

在完成坊主工作的同时,我认真聆听了参与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及时对专家的观点及金句进行了截屏,以便后续学习消化。学习中有两点深刻的感受:1。初中体育将不再是小学科和副科。在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里面,占课时量是10~11%,三年当中共需上课1051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初中生培养的过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体育与健康学科将在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纲领指导下,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展开体育教学。学生学了12年体育课,学不会一项体育技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将会学会1~2项运动技能,成为可以终身锻炼、熟练掌握的技能。

篇七: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2022年县义务教育新课标深度解读网络培训于7月11日如期而至,在通识培训后,历史学科四场培训主要围绕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解读》、《跨学科主题活动解读》、《结构化课程内容解读》等9个方面的讲座,专家的解读深入浅出,透彻清晰,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叶小兵专家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解读》,是我意识到今后的历史教学要做到(1)单元学习时要有贯穿各单元的大主题,将单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将单元中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主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主题教学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科素养的发展。(2)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时间和空间,自己去认识和解决问题。(3)主题学习时要有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材料研习,自主探讨,交流提升(4)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如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讲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线上新课标培训,促进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践行新课标、探索新方法,做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篇八: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

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

篇九: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因为时代在发展,孩子在改变。课程方案是国家意志,反映当前国家战略与人才的需求、未来的战略。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的“三有”目标具有典型的特征,从人、脑、心→德、才→行、能,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方向→对象→目标→机制→方式,才形成了课程设置的体系,从体系→加强科学教育→丰富艺术教育→学科二元→统一认识→强调综合。方案的修改具有时代的突破性,始终秉承育人的根本理念,符合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倡导从实践出发来赋予课程时代的价值。

新课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如何将新课标运用于课堂并打造优秀课堂还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一堂好课要基于深刻的学科理解与试题价值。课堂教学有三个关键词:讨论、对话和展示,也就是有高质量的问题、高质量的活动与高质量的设计性故事,这样才更符合新课标中所指向的化学学科特征。新课标倡导三种教学方式:主题式教学、大概念教学、项目式学习。尤其是项目式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而是一系列有层进关系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收集资料、方、设计方案、实施计划,直到到最终的评价等一系列项目,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新课标的学习方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研读新课标具体内容,融合其精髓运用于教学实践,用更科学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

篇十: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1。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传统文化教学当做自己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

2。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身为政治教师,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因此,政治教师有必要扎扎实实地阅读、研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比如《论语》中出现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体现着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师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现阶段,对于出现的和现代审美观念相悖的内容,教师要认真加以取舍,同时要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本领。

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愿传统文化教学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篇十一: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1。要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首先教学中要重视真实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触景生疑。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并结合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发现凸透镜能成各种像,从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思考成不同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秦老师指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缺少自变量或变量界定不清等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提炼并逐步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不能只提出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而要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具体的影响因素。

2。要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秦老师列举了实验设计的常见误区有:把几个问题混在一起设计实验,导致跑题、漏题;自变量没有改变或没有对比实验;控制变量遗漏;没有观察或测量收集证据;表格设计不符合逻辑等。要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秦老师所举案例中提出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发生并不以为然,听了报告后我发现参加培训提高理论的迫切性。今后工作中,将加强探究类实验的研究,制订科学的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要提高分析论证的能力。秦老师讲座中列举了常见误区有:不基于实验数据论证、证据片面、论证不合逻辑等。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为了节省时间没有设计实验让学生排除深度不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深度不同归根到底是排开液体体积的不同,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篇十二:2022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

三天的学习,我们组内所有成员都能及时参与,认真聆听,及时笔记,收获颇丰。现简要说说我们的想法。

一、要适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之前我们的教学基本上都在围绕:背诵默写、单篇课文解读、综合性学习理论指导等方面展开,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程式化的教学活动,根本未考虑到核心素养、育人功能,纯粹是一种应试教学,领导们也不够重视,导致传统教学理念一直根深蒂固。听了讲座后,我们想,该到“转型”的时候了。

二、认真学习,及时转型。

1。聆听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之后。“核心素养”“育人功能”等关键词铭刻于心,它们如一盏盏航灯,指引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至少我们应该知晓新的课程标准从“目标引领+结构化设计+情景化呈现+递进性活动+发展性评价”向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抓手,认真研读教材,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聆听了几个教学案例后,我们应该参照讲座者的做法,采取行动,开始实施。“整本书的阅读”如何开展?学校如何配合?“任务群教学”如何设计?谁来组织?“跨学科教学”跨哪几门学科?学科组之间如何协调配合?……我们教师思想上先要“转型”,行动时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个体行为,而是需要集众人之智、需领导支持配合的群体活动。有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的理解程度等等。不管怎样,还是行动起来吧!

观念的改变,行动的落实,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绝不做“落伍者”。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简短 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12篇) 2023初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简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11年解读)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