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4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教育类必读书 篇一
21、《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
22、《好入门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23、《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
24、《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
25、《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
26、《爱心育人》
27、《给青年教师的15 封信》
28、《新手老师上路--幼儿教师入门必读》
29、《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30、《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31、《爱心与教育》
32、《窗边的小豆豆》
33、《国际教育新理念》
34、《反思教育习惯》
35、《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
36、《教师20项修炼》
37、《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38、《师生沟通艺术》
39、《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40、《写给你--亲爱的老师》
41、《捕捉儿童敏感期》
4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43、《爱和自由》
教育学部学生必读书目 篇二
1、 古代经典系列:《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四书等。
2、 [希]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 [苏]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5、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赵祥林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 [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 [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乌美娜、刘雍潜等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 [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的演变》,郑晓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0、 [美]史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精要》,郑晓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 [美]伯格著:《人格心理学》,陈会昌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3、 [美]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高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 [美]劳拉·E.贝克著:《儿童发展(第五版)》,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5、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 [美]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王玉秋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格里格、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18、 [美]莫琳·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傅松涛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 [美]J·莱夫,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王文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 [美]戴维?乔纳森:《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第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 [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小编§ 究·实践》,范国睿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 [美]汉森著:《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冯大鸣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3、 [美]唐纳德·A·舍恩:《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夏林清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 [美]N·格雷戈里?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 [美]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徐晓东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 [美]斯伯克特等主编:《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任友群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7、 [美]赫伯特西蒙著:《管理行为》,詹正茂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28、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下),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9、 [法]爱弥尔·涂尔干:《论教育与社会》,选自《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历以贤主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三
童年,是一条河。在河的尽头,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找到了……
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窗外不时飘来阵阵花香。我翻开新借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了几页,我便沉浸在了书的海洋中。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灿烂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阿姨写的。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退学。她慈祥的母亲带她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小林校长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个怪怪的校长,极其注重对孩子自身个性的培养,并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在巴学园里使小豆豆有了一个与众不同而又幸福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使小豆豆获得了真正的来自于心灵的感动。
在这本书中,我非常喜欢童年里的小豆豆,因为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可爱,将心比心的孩子啊。
我非常羡慕小豆豆,因为她有一个为他人着想的校长。我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喜欢他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每个人出世的时候,都有优秀的品质。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凭着小林先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一个孩子们理想的乐园,他让不爱读书的孩子爱读书。我多么希望拥有小林校长这样一位老师啊!多们希望有巴学园这样一个“非同凡响”的学校啊!
我是多么羡慕小豆豆啊!因为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小林先生。现在有些孩子的负担很重,一天到晚就是补课补课,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父母和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成绩,根本没有想过他们自己的感受。要是他们也拥有像小林先生和彻子母亲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多好啊!不过我很幸运,因为我的妈妈和彻子母亲一样慈祥,我的老师和小林先生一样善解人意。所以,我的童年和彻子的童年一样快乐。
让我们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吧!一起去寻找自己的“小林老师”和“巴学园”吧!
童年就像沙滩上的珍珠一样光彩夺目;童年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五彩缤纷;童年就像夜晚的霞光一样耀眼。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二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觉得这样的学校才能让孩子茁状成长。现在仍然有些学校为了分数而读书,让学生早出晚归,回家还要做一大堆的作业,连喘气的时间也没有。应该用巴学园那种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从玩中学到知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有一次上笛子课,老师让我们一个个轮着吹上节课教的曲子,轮到我了,我心里紧张极了,手也发抖得连笛子都握不稳,自然也是吹不出来了,我心里很是着急,脸也变得通红,眼睛里也含着泪水,就怕老师批评我。没想到老师却安慰我说:“没关系,不要急,不会我们再学过,回家再多加练习,下次来的时候你一定可以进步。”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好多了。从那起,我每天在家里都会按时练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大胆的吹,老师夸我可真棒,有进步。
《窗边的小豆豆》教给了我许多道理,小豆豆表面上很调皮,内心却很善良,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我们要向她学习帮助同学。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四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