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2023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

2023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

发布时间: 2023-11-19 10: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

***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武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价值意蕴

1.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生需要。***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信仰的树立、信念的坚守、信心的坚定不仅需要理论的在场,更需要理论的武装。理论的武装不同于武装的理论,既要有作用的对象,也要有对象的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同青年自身渴望成长成才的内生需要密切相关、内在相连。新时代青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繁荣发展的见证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逐梦者。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处于思想成熟、价值观定型、品德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年群体内在地需要理论的引领,从而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此外,丰裕的物质条件在为新时代青年提供更高生活质量和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难免导致少部分青年对前途产生迷茫和困惑,进而出现“躺平”“摆烂”等现象。相对来说,这一群体对理论的需要更为迫切。因而,需要用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直面自身差距,解决现实难题,回应时代问题,深刻体会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力、指导力、引领力,进一步激发认识理论、学习理论、应用理论的高涨热情。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始终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质规定,为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特定要求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提出了“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基本要求和“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目标,从整体上将培育时代新人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锚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做出了时代化阐释,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接续前行的新坐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实现“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就必须要完成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重要任务,紧扣时代发展主线,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阐释的时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巩固、彰显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兼顾学科自身特色,明确学科自身定位,进一步在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武装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学研究是夯实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理研究,为正确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现实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学的视域来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就是要通过正确的文本阐释让广大青年全面、透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深刻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理论力量。总的来说,无论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生需要,还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都离不开文本阐释这一重要环节,均需通过对相关文本的阐释以满足相应需要。进言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价值意蕴的彰显以面向青年群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阐释为基本条件。

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基本原则

1.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极强的理论性。“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应当牢牢坚守理论高地,致力于从各类文本中挖掘和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并根据青年的认知特点选择相应的传播载体和教育方式,夯实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培育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推进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和理论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源于现实生活又指导着现实生活,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应当在考虑文本阐释的前提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与依托,为青年营造与构建良好的实践氛围和环境,从青年身边的细微变化说起,从青年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谈起,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使青年领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强大指导力和解释力;
另一方面要逐步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促进青年实现对理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的转变,结合相关文本使青年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磅礴伟力。

2.坚持通俗性与透彻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得以焕发的前提与保障。大众化成效的直接表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为大众熟知,进入大众日常话语,根本表征是培育了高度认同并忠实实践该理论的历史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所谓通俗化是指话语体系的通俗化建构,主要包括话语的通俗化转换和传播形式的多样化运用两方面。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要将理论武装与青年对象相锚定,针对青年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文本话语转换,致力于解决好“对谁说”“怎样说”等关键问题。“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通俗化不等于理论的浅层化、表面化、片面化阐释,而是实现其透彻性的重要方式,以理论能否被真正理解为旨归。恩格斯在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可惜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原理——而且还并不总是掌握得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熟知并非真知,只有全面、透彻地掌握理论才能确保理论的有效、正确应用。透彻性作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基本原则之一,应当以文本研究为重点,在内容上侧重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理解与把握,力争真正让青年学懂弄通吃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要义。

3.坚持层次性与系统性相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悄然重塑着群体的时代特征。“信息茧房”的形成对青年进行着圈层化分割,社会思潮的暗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则深刻重构着青年的认知方式与接受习惯。上述情况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坚持层次性原则要从文本研究的范式出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按照由高到低、由内及外的逻辑,分别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层、理论层、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进行阐释,并且要时刻关注新的文本样态,在此基础上根据青年群体的受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理论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制订分众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育人方案,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共同推进精准思政的落实、落细。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点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性强调以联系的观点考察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出系统的最大效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应当坚持系统性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审视、分析不同青年圈层之间的共性问题与个性差异,以教学为导向梳理、整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层次性,以过程为导向辨明、确定理论武装的基本目标、实施路径等要素,以文本为核心建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客体”的理论武装渠道。此外,系统性原则还体现在形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合力方面,应当积极整合社会各领域资源,协调校际、校内育人力量,构建各方面积极响应、各部分紧密协同的理论武装体系。

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实践路径

1.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的阐释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多以静态文本样态为青年所认识、理解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不仅包括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纸质媒介(教材、读物、辅导材料等)、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网络语言及非语言的多媒体文化,也包括可以被认知、理解,或说可能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化和价值的承载物。”更新文本内容、拓展文本形式、发掘文本价值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基础性工作,在教材编定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更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最新指示精神;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在不同学段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
把除教材以外的其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引入高校思政课堂之中,为青年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此外,还要积极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形式,实现从静态文本到动态文本的样态转换,依托互联网,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进一步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在实践中切实增进青年的理论认同。

2.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阐释主体的能力提升。“文本概念只有与解释相联系并从它出发才表现为真正的所与、要理解之物。”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只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理解、解读,即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阐释才能是其所是。从文本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阐释者,但“前见”(个体独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存在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内部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上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影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导性,肩负着准确阐释文本的重要职责,应当在提升文本阐释能力上下功夫。具体来看,一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道德素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养,积极为其搭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周末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学习、交流平台;
二要大力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科研,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致力于形成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强,以研促教、以教立研的工作氛围,深化对如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思考与研究;
三要鼓励与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了解青年、贴近青年、融入青年,营造良好、畅通、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积极沟通、开放多元的互动关系。

3.设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阐释的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设计是基础,是开展质量评价的前提条件。”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作为一项育人活动必然包括评价环节,评价指标设计是否得当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活动成效。因此,应当致力于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以实现对整个教育过程的结构性观察和全方位把握。其中,对文本阐释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是提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的实效性,实现从“有武装”到“武装得好”的重要之举。首先,要明确文本阐释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在一种文化内部,一种代码的中心度可以从广泛的分布、高度的频率以及深远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辨认。这种文化符号学的观点为评价指标的设计提供了思想资源。具体来看,广泛的分布方面应当关注文本阐释能否被更多的青年所理解与掌握;
高度的频率应当关注文本阐释能否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大范围、高频次的线上线下讨论;
深远的影响则体现在青年能否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多场景之中积极主动学习与运用文本。其次,要解决文本阐释评价指标设计的分歧。文本阐释评价指标的设立是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文本阐释目标、内容以及对象的变化进行反馈和调整,还要致力于弥合不同评价主体在文本理解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要在评价标准的拟订方面充分吸收、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认可度高的文本阐释为参照,逐步形成价值认同。

4.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阐释的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阐释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建设规律共同决定了文本阐释评价机制的建构。整体性评价是整体性治理思维在评价领域的延伸,强调问题导向和价值凝聚,是一种既有纵向领导也有横向协同的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方面,在以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文本阐释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在文本理解和解读上的差异对整个理论武装过程的调整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将存在差异的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青年在文本理解方面存在的共时性问题,并通过历时性对照厘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青年在文本理解上的演进脉络,从而为教师在优化解读策略、选择解读方法、增进解读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提供积极帮助。此外,在评价机制运行方面,传统的单一链条式的评价反馈机制难以适应文本阐释过程和对象在时间上的快速性以及在空间上的密集性等特征,为此应当在原有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多个反馈环节,实现教师和青年之间的迅速互评以及两大参与主体之间的及时沟通,有效提高文本阐释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增进理论武装的实际成效。

推荐访问: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 心得体会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