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2023年(10篇)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

2023年(10篇)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12-08 12: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10篇)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10篇)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夯实文化自信之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

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10篇)

目录

  1.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2.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3.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4.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5.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6.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7.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8.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9.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0.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20D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实践意义和基本内涵,再到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点阐述“第二个结合”,“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内涵越来越丰富。在新的起点上,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入手,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必须从历史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因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充分证明,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使然,正如总书记所说:“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必须从理论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要准确把握“结合”的含义。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要准确把握“结合”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才能有机结合。要准确把握“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既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还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必须从实践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具体来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而“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只有把“两个结合”结合好,才能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个结合”是科学的、长期的、有效的结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的探源、传承和创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阐明“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源头活水,润泽千年。中华文明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从千年历史中奔涌而来,流淌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孕育出灿若星辰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到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再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特性,最有生命力的特性,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守正创新、凝聚统一、开放包容、崇尚和合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这“五个突出特性”,决定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也决定和引导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辉煌。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未来中国。

  将中华文明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五个突出特性”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人类文明的独特性。正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正因为具有突出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正因为具有突出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正因为具有突出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正因为具有突出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去端详中华文明,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深刻把握“五个突出特性”,要坚定文化自信,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简单地说就是对自身文化及其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践行,主要表现为对文化发展进程的理性认知,对文化发展成就的崇敬自豪,对文化发展能力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希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正如***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为何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具有连续性、统一性的文明,同时还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于新的文化因素、外来文明,一方面接纳它们、包容它们,尊重它们的特色,另一方面把其中的一些有益成分吸收、融合进来,从而充实、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也正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今天,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一方面要坚持守正为本,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凝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为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在从“破圈”到“出圈”、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出新的光芒。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砥砺奋进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卓越的理论引领力,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从民族危亡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也正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走向复兴的历程。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在百年奋斗中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习主席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
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党的20D报告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强军文化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保证,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一流军队不仅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来支撑,更要有一流的强军文化来塑造。新时代新征程上,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军队文化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紧紧围绕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紧跟时代脉搏、紧扣部队实际、紧贴官兵需求,以全新的理念、丰富的资源、健全的机制,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展现强军风貌,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进一步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汇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力量。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必将激励和指引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东方这片热土上,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这一伟大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在兼收并蓄中生生不息。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源头活水,润泽千年。这“五个突出特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性,彰显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守正创新、凝聚统一、开放包容、崇尚和合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营造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继往开来的大格局大气象,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赓续千年文脉,弘扬中华文明,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历史充分证明,这“五个突出特性”对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中华优秀军事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的文化根脉,是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支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军事传统文化,对于创新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增强贯彻落实***强军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军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军队党内主题教育和“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习主席这次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以习主席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继承发展中华优秀军事传统文化,加强新时代军事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20D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植根中华文化沃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主席在重要讲话中从五个方面全面深入地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精髓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根基、文化根基,不断赋予其崭新的生命活力。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强军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基本观点,坚持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坚持人民军队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借鉴当今世界军事理论优秀成果,处处彰显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着当代军事文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新时代强军兴军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主席的坚强领导,在于***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强军思想,统筹开展军队党内主题教育和“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

  ***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纪检监察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政治监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如何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

  河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曲孝丽表示,***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加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胡同、四合院,作为典型的文化符号见证着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2019年2月,***总书记曾走进北京胡同,深刻指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纪委监委聚焦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围绕推进中轴线保护整治,文物修缮、腾退与活化利用,历史建筑、老字号、非遗的保护展示,强化老城历史水系与棋盘式路网格局等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执纪,持续推动完善保护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紧紧围绕首都核心区战略定位,聚焦《西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清单等持续强化监督检查,在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以监督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彰显西城文化独特魅力。”西城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牟少华说。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xx省黄山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孙立志认识到,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肩负重要责任。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xx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我们围绕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查、巡察监督和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印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清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全面起底、精准研判。”孙立志介绍,目前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正在推动黄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和祁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进徽州文脉传承工程、徽剧振兴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实落地。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是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抓手。”黑龙江省伊春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敏说,“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创新局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源头活水。我们要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廉洁文化建设贯通融合,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持续构建正气充盈的政治环境。”

  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理念和实践。“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清官廉吏、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廉洁事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厚德养廉、公而忘私、清正自守、光明坦荡等丰富的廉洁思想。”河北省邯郸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周全义表示,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用好用足用活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挖掘历史遗存、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思想、廉政故事,推动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总书记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表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2021年3月,***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再次在福建省纪检监察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实践依据和深厚文化底蕴。”福建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迟耀云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创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用好用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地和实践地独特优势,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深学践行“两个结合”,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组长腊翊凡表示,***总书记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是融通的,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精神理念中不断发展创新,与中国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和道德因素相结合,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相融相长,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以高度历史自觉、强烈历史担当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汤军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根基、文化根基,造就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北京大学监察专员顾涛表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自信和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领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要悟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清华大学监察专员赵罡说,“第二个结合”是***总书记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问题,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总书记以史鉴今资政治国,将中华文化的智慧融会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造。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在新时代确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走向深化的理论必然,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有力的体现。”山东省烟台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敬喜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向我们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增强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积蓄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大能量,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再创中华文明新辉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们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作跟得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激活文化生命力,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着重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证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其成为引领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武器。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积淀的文化养分,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荐访问:(10篇)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 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传承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