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对商业银行影响及政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商业银行账面利润可能并未完全反映真实利润损失,但银行利润下降趋势已经显现。研究发现,疫情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下降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从外部看,疫情导致经济进入下行周期,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利润下降在所难免。从内部看,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收入来源减少的同时,成本却较为刚性,利润消耗明显增加。银行利润下降短期对稳健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影响相对有限。面对银行利润下降,宏观层面要促进经济加快恢复,政策层面应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银行层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稳健经营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润;下降;成因;新冠肺炎疫情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纷纷采取封锁隔离等措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率先控制疫情,但也面临外防
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疫情期间,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银行业利润下滑趋势已经显现。银行业的经营特征决定了后疫情时代其将面临盈利下滑和资产质量管控的双重压力。本文对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下阶段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建议。
一、商业银行利润出现明显下滑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这一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了4.4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利润出现了明显下滑,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滑9.4%。第三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有所好转,2020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但仍然同比下滑8.3%。
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净利润表现也不尽相同。2020年前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8.5%;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7.34%;农村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11.6%;城市商业银行虽然第一、二季度净利润下滑相对缓慢,但第三季度达6%;民营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净利润二季度逆势增长,主要由于其规模体量较小。从整体上看,主要商业银行净利润均出现了明显下滑。
由于财务信息的反馈存在时滞效应,商业银行的资产分类可能并未真实反映其所承担的风险,银行真实利润可能不及报表水平。另外,目前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
后期也会有更多不良资产暴露出来,将会大量消耗商业银行的利润。可以预计,下一阶段商业银行的利润将保持下滑趋势。
二、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利润下滑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第一,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势必对银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利润下滑具有一定必然性。第二,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和自身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利润来源减少、消耗增大的不利局面。
(一)疫情导致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恶化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月22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评估为“高”,2月28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提至“非常高”。3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性大流行。近期,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第二年可能会比第一年更加艰难”。这表明,疫情影响将是长期的、复杂的。
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和规划,传统的经济发展周期转变为受疫情这种外生冲击影响的下行周期,这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顺周期行业造成影响。本文以Wind行业为分类依据,考察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净利润变化情况。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我国疫情控制形势向好,所有行业净利润增速均在改善,唯有金融行业净利润增速反而在下降,这种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非
同步,意味着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改善滞后于实体经济的恢复。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主要指标不断得到积极改善。但经济下行周期决定行业经营景气整体下降、信用风险整体上升,在经济恢复正常水平之前,商业银行利润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二)商业银行内部经营压力增大
疫情影响下,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优质资产获取难度更大,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利润来源减少。另一方面,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上核销不良资产等支出,导致利润消耗增大。在双向挤压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利润持续下滑。
1. 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减少。第一,疫情期间,企业经营活动减少,信贷需求减弱,银行资产投放压力增大,利息收入减少。清华大学的一项对143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诉求的调查表明,31.0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朱武祥等,2020)。2020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下滑至-38.3%,2020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调查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滑落至90.86。这对信贷需求造成影响,商业银行优质资产获取难度更大。
第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影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央行2020年初以来累计下调MLF利率30BP,引导1年期LPR累计下降30BP、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15BP。
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三,疫情对银行的其他支付结算收入造成影响,非利息收入亦有下滑。
2. 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较为刚性。第一,存款成本较为刚性。从负债的主要结构上看,企业和居民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在银行总负债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因此存款成本决定着银行的负债成本,较为刚性。
第二,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上行增加了银行负债成本。同业负债、同业存单等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政策利率下行虽有助于带动相应负债成本的下降,但是,近期随着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加上压降结构性存款等要求,银行体系一度出现“负债荒”,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整体提高,这使不同类型银行、不同期限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较前期低点明显上行。
疫情导致银行资产收益在下降,但负债成本却较为刚性,引起息差逐渐降低,依靠传统存贷利差部分的利润空间逐渐收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09%,较2020年初下滑了0.1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下降0.09、0.03、0.10、0.38个百分点。此外,我们对A股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排除规模较小和新上市银行存在较大波动对结论造成干扰,故只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发现,6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净息差较
年初下降的有5家,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净息差下降的有6家,而这14家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负增长。
3. 商业银行利润消耗增大。受一些实体企业疫情期间经营状况影响,银行的一部分存量贷款下迁至不良,新发生问题及不良资产规模上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信用成本显著提高;银行零售客户的违约也明显增多,一部分群体因失业缺少收入来源,引起消费贷款、信用卡等信用风险增加。以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例,11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相关数据,2020年6月末的算数平均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比2020年初增加了0.37个百分点。受信用风险上升影响,2020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达到1.96%,较2020年初增加0.1个百分点。根据监管要求,为及时化解风险,维持监管指标基本稳定,保证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大幅处置不良贷款,消耗了大量利润。银保监会披露,仅2020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
4.4%,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而全年处置不良资产约3.4万亿元,利润的消耗显著增大。
三、商业银行利润下滑的影响
短期来看,利润的下滑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补充资本,伴随着利润的下滑,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有所降低。2020年9月末,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降至14.41%,较2020年初下降了0.23个百分点。而拨备覆盖率指标同样出现了明显下滑,9月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
盖率降至179.89%,较2020年初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13.1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降低,一方面将削弱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监管红线的制约,减少相应服务供给,从而制约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利于促进经济加速恢复。
长期来看,银行利润下滑的影响相对有限。要辩证看待银行利润的负增长,利润负增长主要由于疫情的冲击,是特殊时期的暂时性下滑(李凤文,2020),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的趋势未变(董希淼,2020)。首先,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经济开启上升周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将逐渐得到改善,银行利润也会随着经济的恢复而得到改善。其次,我国银行业具有稳健的经营基础,在最新的《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占据全球榜单前4位,全球排名前25家银行中,中资银行有11家,充分展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实力。这表明我国银行业完全有能力抵御疫情冲击,并有望在全球银行业中率先恢复。另外,2020年对不良资产的大规模处置,也有助于减轻银行的经营包袱。最后,我国银行监管十分有力。在历次经济、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均经受住了考验,这与强有力的监管密不可分。未来,在监管的保驾护航下,我国商业银行完全能够继续克服利润下滑的冲击,保持稳健经营。
四、政策建议
我国实体经济融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保有一定合理的利润对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都十分必要。虽然利润下降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有限,但短期仍会产生一定冲击,尤其是一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可能面临一定挑战。宏观、政策和银行等层面要共同努力减弱利润下降的影响,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宏观层面,要大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当前,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只有经济下行周期扭转,才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适宜的经营发展环境,从而改善盈利状况。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银行只有为实体
经济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更快恢复发展。反过来,企业生存环境好了、经营状况改善了,则会为银行的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因此,银行要继续落实好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加快复苏。
政策层面,要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银行只有经营稳、经营好,才能够实现各项政策的通畅传导。因此,在银行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要给予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银行间信用分层。要支持银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扫清阻碍。要适当提高监管指标容忍度,加强对逆周期信用投放的风险补偿和激励,鼓励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与质效。要加强对中小银行风险的监控和处置。
银行层面,持续提升稳健经营能力是根本之策。银行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赢得客户认可,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同时压降成本、化解风险,确保稳健渡过经营困难期,保持长期稳健经营。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坚守合规经营,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加大对存量风险的化解力度,严格控制新增风险,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加强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和工具,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的同时,节约更多时间、人力资源等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另外,各银行要根据自身特色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抵御利润下滑
的影响。具体而言,大型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头雁作用,确保自身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继续夯实客户基础,提升稳健经营的能力,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商业银行要继续立足当地,发挥自身规模小、灵活度高的优势,打造因地制宜的地方经济服务品牌;农村商业银行要着力加强风险防范,多措并举降低不良贷款率,逐渐探索盈利和风险防控更加平衡的发展道路。
推荐访问:疫情期间银行营销工作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 疫情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