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2023加强纪律建设专题党课-柠檬文苑(全文完整)

2023加强纪律建设专题党课-柠檬文苑(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3-05-30 12:56:02 来源:网友投稿

细读故事深悟道理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同志们:纪律严明是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今天,我就围绕“细读故事、深悟道理,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这个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加强纪律建设专题党课-柠檬文苑(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加强纪律建设专题党课-柠檬文苑(全文完整)

细读故事  深悟道理

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

同志们:

纪律严明是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今天,我就围绕“细读故事、深悟道理,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这个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我对加强纪律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共分享五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讲明纪律重要性,领悟习主席如此重视纪律建设的深意,梳理习主席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主席探讨如何跳出“兴勃亡忽”历史周期律,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窑洞对”,又称“延安对”。毛主席问:“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有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确实是这样,中国历朝历代,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到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最长的朝代也就是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的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近800年,夏商属于奴隶社会,时间相对较长,五六百年,后面的封建王朝,比较长的是汉朝(426年,包括东汉西汉以及王莽的23年)和宋朝(319年,包括北宋和南宋),其他的唐朝(289),明朝(276),清朝(267)都没有超过300年。为什么都逃不开这个“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细细分析,会发现,刚开始建国时的军队都骁勇善战,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超强。等到执政以后,尤其是执政较长时间后,都逐渐松懈了,军队纪律松弛,训练松懈,完全不具备任何战斗力。最典型大家也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八旗铁骑。

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松景之战”。1636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基本平定了农民军,1639年明朝就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13万出关与清军决战。明军的这13万人马不仅包括了辽东的精锐“关宁铁骑”,而且是明朝九镇抽出来的,参与镇压农民军的精锐之师,结果在松景之战中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评价“松景之战”说“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之墟矣!”可见,当时清朝“八旗铁骑”的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但入主中原后,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迅速腐化。顺治初年,旗兵每月尚训练五六次,后来次数减少,甚至流于形式。到康熙末年,所谓训练,已是一团糟,毫无纪律规矩可言。外省驻防将军及绿营提镇,“出行则皆乘舆”,以骑马为耻。上行下效,八旗士兵不断腐化,溃烂。酗酒赌博,无所不为,更有甚者狂嫖滥赌,银钱花光了,干脆把盔甲器械送进当铺。晚清时期,无论是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子弟”,还是走向社会的“八旗子弟”,已经“惟知抽鸦片,提鸟笼”。纪律如此松散,堕落到这步田地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清朝中后期,这支曾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虎狼之师,却连洪秀全的农民军都打不过,更别说守疆卫国了。清政府只好以汉治汉,靠曾国藩的团练才平了“太平天国”之“乱”。待世界真正的列强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八旗铁骑”毫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功。

我们再看看历史上那些骁勇善战的军队,哪一支不是以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著称。被金兀术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宋高宗在诏书中称赞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岳飞治军名言就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还有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等,都离不开严明的纪律。(曾国藩这个人大家都熟悉,很厉害,毛主席,蒋介石对他的评价很高,研究也很多。他其实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但为什么他的湘军能为我们所熟悉?看看历史,我们知道,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训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到: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湘军的《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全文以七律排列,共80条560字,是曾国藩1858年12月为约束属下湘军纪律所做。曾国藩本人就是修身养性、纪律严明的典范。“做官做得大,打仗打得好;学问做得高,治家有一套。”)

正如陈毅元帅概括说: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又是团结内部的轮带和锁钥,纪律严明,共同遵守,人人生活都愉快,能做到各尽所能,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纪律,我们会像散沙一般,被敌人一粒一粒,很快地踩碎。”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明白习主席如此重视纪律建设的深意。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纪律建设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把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一起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凸显了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先后多次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地予以严厉惩处。大家看,自十八大以来,在不断积累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党中央及时对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修订,2015年10月颁布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十九大后又系统总结了管党治党的新理论新实践新经验,对《条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于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全面详细的明确了“负面清单”,确定了纪律底线,成为了“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纪律”。

在这里,我也对习主席关于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再作以简要梳理。主要有7个方面:

①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主席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

②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习主席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③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习主席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观念、组织程序、组织纪律都要严起来,不严起来,就是一盘散沙。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④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习主席指出,依规治党,首先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党的性质、宗旨都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使所有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⑤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习主席强调,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度化、经常化,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主席深刻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要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厉行工作规程,做到令行禁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⑦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习主席指出,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增强管党治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担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

第二个故事:为什么日本人敢于发动甲午战争?(讲明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防大学的主导研究下,掀起了反思甲午战争的热潮。《甲午甲午》《甲午殇思》《龙旗坠落---复盘甲午海战》等纪录片的播映,让我们每一名中国人更进一步地走进了这场影响中日两国走向的战争。

我在学习甲午战争相关史料时,一直在想,从当时军事实力来看,应该说两国相差不多,但大清帝国毕竟是老牌的“东亚霸主”,而日本只是一个“蕞尔岛国”,为什么它敢于发动战争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研究了相关史料。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资源,但其岛国的局限性,使得他不得不把目光盯向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我们大家在中学学历史时,都对日本明治天皇这句话非常熟悉: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可见,日本发动“征清”战争,早有筹谋。自明治维新以来,其就将击败清国作为其长期国策。但是,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前,其高层对于是否摸中国这只“老虎”的屁股是心存忌惮的,意见分歧也比较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甲午海战爆发前,海军方面:清政府共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只舰队,大小舰艇87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83900吨,并且,北洋水师在甲午之前是公认的亚洲和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编为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共有舰船31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61373吨。陆军方面,日本陆军共有7个师团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动员兵力24万,另有夫役15万,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17万多;中国方面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即使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也应该有30余万。装备方面:大体上日军占优,但并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当时日军的装备还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改进。中国陆军武器最大弱点是种类、规格过于复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很大困难。所以,从总体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综合衡量,中日方面基本持衡。因此,日本方面有顾虑是完全正常的,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对日本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于是就派遣了一些人来中国“考察”。这些人来中国后,通过贿赂一些清朝官员,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发现当时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思想严重,且对于西方的科技,充耳不闻,虽然有着向西方学习的劲头,比如建立海军,实行洋务,但是只徒有其表,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就像其著名的汉学家副岛种臣所说: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在北洋海军创立初期,借鉴英、法、德等世界强国的海军管理条例,拟制《北洋海军章程》,对官兵的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和行为规范做出了详细规定。《章程》规定,官兵必须长期驻舰,不得擅自离舰上岸,但是,不少将领在驻地附近买屋购房,有的人还私自纳妾,甚至为了一个妓女而与同僚争风吃醋。上行下效,基层官兵也不断有人离舰到驻地附近过起了家庭生活,甚至赌博、嫖娼,到后来竟然出现“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本来《章程》为北洋水师规定了详尽的训练科目、考核标准和军纪要求,而实际的训练、考核和管理却流于形式,成了表面文章:“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来远”舰大副张柘荣在战后反思:“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兵兴,同无把握。虽执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中日黄海主力对决中,北洋水师两大主力铁甲舰“定远”、“镇远”的三百零五毫米舰炮,共发射一百九十七发钢弹,但仅有十发命中目标。舰队平时不仅训练松懈,还为高级将领们谋私忙于运输任务。北洋舰队后期,“操练尽驰,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携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海,海军岁例南巡。率淫赌于香港、上海。”

我们再看看几个细节:“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同学东乡平八郎在上舰参观北洋水师时,见甲板上供奉着关公像,晒着衣物,一地散落的剩饭,回到日本便评价说中国输定了。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在给本国政府的汇报中说道:“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海军舰队将面临着彻底被摧毁的危险。”他们的预测不幸言中。在威海之战的紧要关头,“来远”、“威远”二舰管带邱宝仁、林颖启还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舰无人指挥,都被日军击沉。

正如日本间谍小宗方太郎所言:风气的败坏,训练的荒废,早已将北洋水师置于未战先败的悲惨境地。袁世凯评价甲午海战时说:“此次务兵,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

现在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20多年,甲午战争值得我们反思的太多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纪律的生命力在与执行。如果当时的清政府军队纪律严明,能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纪律规定,那么,清军的战斗力绝不会如此之差,甲午战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并反思副岛种臣的这句话: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

讲到这,我不禁又想起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总结国民党失败时讲的一句话: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我觉得他总结得还不够准确到位,应该是:共产党有纪律,严格执行;国民党有纪律,没有做到。请大家看一个视频,最能证明这个问题。(视频:《回望延安》毛主席和蒋介石处理人的对比。)

同志们,前面已经讲了,习主席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对纪律建设十分重视,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规定,但如果我们不能刚性执行,铁腕落实,那么,再好的再严格纪律都等于白纸一张,废纸一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纪律而不执行比没有纪律后果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汲取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严格遵守好各项纪律规定,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真正做到纪律规定的坚决做到,纪律严禁的坚决不做,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让纪律规矩从文件中走出来,走进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个故事:鲁相嗜鱼。(遵守纪律的要害是自觉,自觉的前提是敬畏。)

熟悉党史军史的同志知道,我党我军纪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自觉。毛主席对这点十分重视。

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它建立在太和区果蔬农场一处山坡上,四周是“生生果园”的遗址,也是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期间解放军驻地。展馆门前有一座雕像:一位老人抱着孩子,提着竹篮,要把竹篮里的苹果送给两位解放军叔叔,战士却摆手谢绝了。这座雕像名叫“人民的苹果”,是以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为题材创作的。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前,东野三纵队某连战士在老百姓家扫院子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个带疤的落果。战士认为,树上的好苹果不能吃,带疤的落果烂在地里挺可惜,不如吃掉。另一位战士正好路过,他说:纪律条令没有说可以吃落在地上的苹果,所以啥样的苹果也不能吃。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感动,曾先后三次提及此事来教育全党要自觉遵守纪律。毛主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到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吃了是卑鄙的。我们的纪律就是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东野在短短的三年内,从进入东北的11万人发展到150万人,正是由于每名东野官兵自觉遵守纪律,推动着东野不断前进,将盘踞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主力军予以歼灭,解放了东北,更是由于每个人自觉维护纪律,众志成城,我们党才能扎根于人民,解放全中国,并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民族奇迹。

那么,怎样才能在遵守纪律中做到自觉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或者说最前提的是要对纪律规矩心存一颗敬畏之心。

下面这个故事我听到后感触很深,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启发很大,受益良多。今天再和大家一起重温这个《韩非子》中的经典故事“鲁相嗜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弟子很不明白:“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如果我接受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必然会受到严惩,宰相之位就必然会被罢免,到那时,既没有人会再送我鱼了,我自己也没有能力供给自己鱼。如果不吃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我就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大家想想,这个公孙仪真的是当官当得非常清醒的人。我们现在很多贪官污吏走进高墙之内,悔恨终身,就是不明白“受鱼则无鱼”这个简单的道理,或者是明白,但抵挡不住名利的诱惑而违背这个简单的常识,归根到底就是对纪律规矩缺少敬畏之心。讲到这里,我想起朱元璋和大臣们的那个经典对话。一日,明太祖朱元璋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群臣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有的说金榜题名最快乐,有的说功成名就最快乐,也有的说富甲天下最快乐,朱元璋却听了摇头不止。“畏法度者最快乐”,老臣万钢意味深长的道出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听后频频点头称是,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法度,现代汉语意为法令制度,法则,秩序,行为的准则。法规制度,听到这个词,很多人都觉得一种限制的气息扑面而来,觉得都是一些限制自由的条条框框,那么,法的存在,真的是限制我们自由的吗?恰恰相反,法的存在是保证我们能够自由的基石。人人都向往自由,但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律己之人”。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不可能脱离人群独自生活,如果每个人都追求绝对的自由,那么我们将失去自由,社会陷入混乱,法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人自由生活的环境。放风筝的人,都想着风筝飞得越高越好。在风中,风筝是自由的,但是风筝在天空中的自由是依靠线的束缚而获得的,系着的线一旦断了,风筝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失去飞翔的力量。风筝的这个“线”就是“法度”。如果我们敬畏法度,严守纪律规矩,那么就像有线的风筝,能自由自在,越飞越高;但如果我们漠视纪律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潇洒一时,却最终走向毁灭的深渊。

康德曾经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其中一条就是自律。《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到:“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面对饥渴之诱惑,许衡因心中有“主”而无动于衷。许衡心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就是对规矩的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敬畏,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正如康德所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现在总是听见有人说,当官是个“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身陷囹圄,身败名裂。我倒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对纪律规矩不知敬畏之人。一个真正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的人,就一定是能够严格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矩的人,就能够在纪律规矩的范围内自由自在地工作学习生活,达到孔子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愉悦的境界。

第四个故事:习主席轻车简从做表率。(遵守纪律的关键在于领导带头。)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大家看,八项规定的内容非常朴实简单。(八项规定内容图片)但7年来,因八项规定带来的“蝴蝶效应”是令人震惊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赞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尤其是习主席的躬身垂范。

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2012年12月初,习总书记前往广东深圳考查调研,这是习总书记上任后首次离京考察,不封路、不清场、没有迎接、轻车简从。不少网友都纷纷在微博上发表与总书记车队的不期而遇,社会车辆穿插期间,未闻警笛鸣响,透过没拉窗帘的中巴车窗,还可以看到总书记向外频频招手。总书记所到之处,群众纷纷以亲民随和、新风扑面赞扬此行。

21元的庆丰包子、羊肉烩面、连队食堂的西红柿炒蛋……这些都是总书记的桌上佳肴。在朴素的衣食住行中,老百姓眼中的总书记可亲可敬,是一名共产党人从严从实的可贵形象。

在河北考察时,习近平跟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在一起,吃同样简单的饭菜。他住的是县招待所的一个小套间,只有16平米,家居陈旧,卫生间瓷砖开裂。当地人员歉意的说,本来是可以安排附近一家条件好一点的宾馆的,他笑着说,这样就挺好,不必讲究。

2014年1月26日,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内蒙古边防,习主席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顶风踏雪走进三角山哨所,仔细查看执勤设施和内务设置,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动情地对执勤哨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站岗执勤”。

习主席无论到哪视察调研,始终轻车简从,不安排宴请,不喝酒,不上高档菜肴……习主席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上从严要求、立说立行,为全党改进作风做出了鲜明的示范。统帅身体力行:“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酒桌上的应酬”……这些在过去看来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得到了强力整治。

习主席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八项规定”,给全党树好了榜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党的作风。可见,领导带头垂范是纪律得以严格执行的关键所在。我们常讲,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靠的是什么,我想,既有领袖一往无前、敢于担当的魄力,也有领袖带头执行、率先垂范的魅力。

下面再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熟悉党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我党历史上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篇历史文献,是开国大将谭政1944年4月受中央委托,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做的政治工作报告,即著名的“谭政报告”。建国后,这个《报告》作为军队政治工作文件重新印发学习,可见其意义之大。报告中就讲到,去年一年(即1943年)是我们领导作风大进步的一年,由于有了这种进步,才获得了去年一年真正伟大的成绩。如果没有领导作风上的进步,这样大的成绩是不可能的。他讲到这个领导作风的根本转变,重点就是领导带头,抓住高级领导干部,从高级干部到一般干部,从党员到非党员。这真的是一个最科学的方法,十分管用。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家应该对一个词非常熟悉:“关键少数”。大家去分析研究习主席的思想,会发现,做什么事情,他始终是抓住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甚至政治局常委这个关键。“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古人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守纪律规矩,必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个故事:毛主席下定决心枪毙刘青山、张子善。(讲明严明纪律与以情带兵的辩证关系。)

195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办公室的灯光彻夜亮着,有关刘青山、张子善的材料放在桌上。当周总理问毛主席,中央在刘张案上应持什么意见时,毛主席只说了两个字:“死刑”。周总理又问: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毛主席态度坚决,依然只讲了两个字:不准。其实,当时在正式做出决定前,毛主席特地委托华北局到天津地区调查,征求干部群众意见。一些干部,尤其是当年曾和刘青山、张子善一起出生入死的干部,有不少议论。有的说:他们是有功之臣,不能杀啊。有的认为:可以判个重刑,让他们劳动改造,重新做人。曾看着刘张成长的黄敬同志坚持请时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薄一波同志向毛主席转告他的请求:考虑刘张二人过去对革命有功,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毛主席说:“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正因为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万个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干部。黄敬同志应该懂这个道理。”毛主席补充一句:“凡是为刘青山、张子善讲情的人,一律不见。”大家看这几个词:死刑、不准、一律不见。是不是觉得毛主席很不讲感情,当然不是。毛主席既是一个世界级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普通人。下定决心枪毙刘青山,张子善,我们认真看细节,就会发现,毛主席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枪毙刘张时,一位省委干部向他们宣读了毛主席的四点指示:一、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二、枪决后妥善安葬,棺木公费购置;三、家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四、子女由国家抚养。很多人看到的可能只是刘青山、张子善战争年代的功劳;而毛主席看到的则是,刘张再大的功劳也比不上共产党和军队的纪律和荣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明白严明纪律与以情谋事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重感情,还要讲纪律。毋容置疑,纪律是很严格的,有时甚至很,冷酷,很无情,但严管和厚爱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严管是手段,厚爱是目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家喻户晓,大家看这个“泪”,那就是诸葛亮对爱将马谡的“情”,但情再浓,也不能大于法。后来诸葛亮收马谡之子为义子,对他的家人也非常照顾,这就是既讲情,又讲法,既有原则纪律,又有情感义气。

我们共产党人是最讲感情也最讲原则纪律的,这并不矛盾,其中蕴含着科学的辩证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讲原则就是讲纪律,不能突破的坚决不能突破;讲灵活就是能变通则变通,不能没有人情味。

同志们,刚才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了我对于严守纪律规矩的一些体会,重点是“重要性”“执行”“自觉”“敬畏”“领导带头”“辩证关系”这六个关键词,这些都是我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切身感悟,肯定又不成熟的地方,不到不妥之处,还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党课 文苑 纪律 加强纪律建设专题党课-柠檬文苑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