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XX
(2023年10月16日)
党的20D报告将“国家安全”置于重要位置,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标题独立成章,此举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离开安全,发展无从谈起。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党的20D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词频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出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安全”共出现4次,“国家安全”只出现1次;
2022年党的20D报告,“安全”出现了91次,“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我们党也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放眼全球任何国家,国家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安全?一般来讲,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通俗来说,安全就是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这种状态就是安全状态。什么是国家安全?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这段话不太复杂,但是内涵却非常丰富。“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相对”一词符合实际,绝对安全的状态很难做到。据匈牙利学者统计,二战结束后的37年里,全球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一)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其他大国,我们的安全环境、安全形势和安全任务,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面对的形势与挑战不同,我们对国家安全理念认
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更加强调和重 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当时,我们面临的国际大背景是美苏冷战。从外部环境看,西方不承认我们,甚至孤立、敌视、遏制我们。从内部环境看,新的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且随时面临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所以我们更加重视军事安全。
对内,我们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对外,我们通过军事联盟,建立统一战线,维护我们的安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过与苏联结盟的方式,我们能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同时,我们也采用军事手段维护自身安全,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当时我们的军事实力与美军之间力量悬殊,但是为维护国家安全,我们仍坚定地选择入朝作战。毛泽东同志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外,我们也重视提高国防力量,比如研制出“两弹一星”。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们形成了以综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与西方发 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加重视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所以,这一时期我国国 家安全理念发生较大转变,从更加强调和重视军事安全到注重经济安全、综合 安全。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我们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此时,冷战已经结束,世界范围内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恐怖 主义和环境危机。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 的安全风险更加多元、复杂。有时候,很多问题需要多国共同参与应对。这就 需要世界各国增进协作,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安全问题。1999年,***同志在 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提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 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
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 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
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 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 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胡锦涛同志强调用更广阔视野审视国家安全问题, 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四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阶段,我们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与挑战。A总书记曾说:“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如“东升西降”, 引发一些大国的不安情绪,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粹主义、排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想不断抬头,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许多可喜的发展成绩,且继续发展具有很多优势和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比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卡点瓶颈问题;
经济安全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问题。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相互交织,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同以往。A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4月15日,A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所以,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章。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系。2020 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20年12月,A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十个坚持”的全面概括。2022年,党的二
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可以表述为五个“以”: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第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我们在处理一些重大安全事件时,始终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要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克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的基础。党的20D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们要以安全促发展。
1901年,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20年后,
2021年的中国代表面对美国无端攻击,掷地有声地强调,“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这样的变化,来自我们深厚的经济实力。
发展起来后,我们也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不管外部环境如 何复杂、多变、严峻,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忘初心。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党的20D后,作为第一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 德国总理朔尔茨高调表态坚定支持全球化,反对与中国“脱钩”。
第四,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一是以军事安全为保障。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党的20D报告在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我们必须要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二是以科技安全为保障。2014年,A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总体国
家安全观”时,明确了“三大保障”,未将“科技安全”纳入其中。2019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安全的保障作用。三是以文化安全为保障。在 国际社会,“文化领域看似阳春白雪,但也有刀光剑影”。因为世界各国的文 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之争,是意识形态之争,也是人心之争。党的十八大以 来,A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以社 会安全为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体现在物 质文化层面,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更高期待。 只有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才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
第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依托”一词形象准确,作为比国家安全更大的概念,国际安全起到依托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安全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所以,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外部环境。
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我国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截至2021年, 中国已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供应超过7000万剂疫苗,并捐赠1亿美元,还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 疫苗联合生产。2017年,A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 会上指出:“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 互借力。”大家应该携起手来,互帮互助,维护共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内容。可以预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还会进一步拓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词是“总体”。“总体”既是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视角。虽然每种安全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处理国家安全事务上,要树立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
二、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取得不凡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党的20D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成绩,其中第十二个方 面是关于国家安全的。党的20D报告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 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 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 面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 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 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美国权威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根据居民对当地警察信心、对自身安全感受以及盗窃、人身伤害或抢劫案件发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得分高达93,位列全球第二,并已连续三年上升。成绩的背后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
建立国家安全的领导体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 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二字意味着,国家安全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是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A总书记任主席。2021年,党 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 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制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文本。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
着力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同样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从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标志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框架日趋完善。
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工作机制。我们形成了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国家安全审查监管制度等工作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
三、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党的20D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
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2023年5月,A主席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上述两段内容的主旨思想大体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后一段内容在“底线思维”后面加上了“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极限思维强调的是发挥潜能。
(一)国家政治安全形势最具挑战性
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颜色革命”的新动向新特点进一步加大了我国面临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对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颜色革命”不是简简单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颠覆性改造,是要实现西方化、美国化。
2013年,A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
2015年,A主席在访问美国期间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这 段话表明,我们不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铁律。中华民族自古以和为贵, 我们的理念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从不主张零和博弈、国 强必霸的理念。
(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虽然意识形态领域属于政治安全的范畴,但因其极端重要性,所以单独列出。
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句话说得很形象。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在鱼肚子中塞写着“陈胜王”的布条,又让人模仿狐狸声音说“大楚兴”“陈胜王”。“鱼书狐嗥”就是在利用舆论造势。
A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
围绕意识形态工作,A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A总书记指出,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 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 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 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 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 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 前车之鉴啊!”
我们要铭记苏联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后,曾担任过20多 年《真理报》总编辑的阿法纳西耶夫在回忆录中说:“这里我想起美国首都华 盛顿的白宫,白宫有一个著名的椭圆形大厅,在大厅周围走廊的墙上绘有美国 历届总统的画像,从林肯到里根。他们用睿智而和善的目光看着来访者。而谁 都不去回想这位睿智和和善的林肯当初曾把试图脱离北方中心而独立的南方各 州淹没在血泊中。”对照美国的做法,阿法纳西耶夫感慨地说:“在我国却一 切都正好相反。斯大林一死,所有的脏水都泼在他身上,所有坏事都归罪于他。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所有第一号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 夫、契尔年科,全都不能幸免。他们的肖像早就被丢到垃圾箱里去了。”
除历史虚无主义外,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还面临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就是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2016年,A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三)国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
按照国际政治学的基本观点,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对一个国家就越不利。美国拥有较为理想的周边环境,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我国邻国较多,有14个陆上邻国,并与8个邻国隔海相望。这些周边国家的制度、信仰等都各不相同,且历史遗留的领土、领海争端较多。
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四)经济安全形势有忧无患
一方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在;
另一方面,经 济正在逐渐恢复和发展。A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上指出,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宏观调控政策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 宏观政策打出“组合拳”,既稳定了疫情,又推动了经济发展。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大关。2022年, 中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大关。这都是我们在疫情期间取得的,这些成绩说明我 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十分显著。
我国自身发展基础好,韧性足。中国是人口大国,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而且,新增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我们既要人口红利,还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巨大的人口资源不仅带来劳动力资源,还会带来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会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需求增长的同时,供给能力也在同步提高。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一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为刺激需求,应对挑战,我们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我们要防止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走稳走实。我们也要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明显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面对现在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五)科技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A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安全发展的核心位置。A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增强抓核心技术突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现在,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开展网络间谍工作的重要阵地。境外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情报攻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成立专门机构,有的成立掩护公司。攻击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项目。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甚至是个人都受到过攻击。
2022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发布公开声明称,西北工业大学遭受网络攻击, 有来自境外的黑客组织企图窃取相关数据。此后,我国成功侦破此次网攻的幕后凶手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信息情报部(代号S)数据侦察局(代号S3) 下属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代号S32)部门。在侦办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攻击案过程中,我方成功提取了名为“二次约会”(SecondDate)“间谍”软件的多个样本。美国为什么要攻击西北工业大学?因为西工大属于国防七子之一,承担了很多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
2023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报警称,发现部分地震速报数据前端台站采集点网络设备被植入后门程序。经过对提取到的后门样本进一步开展技术分析,该后门程序能非法控制并窃取地震速报前端台站采集的地震烈度数据。为什么要获取这些数据?因为地震数据可以为判断特定地区适宜建设何种类型建筑提供依据,准确的地震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判断震源附近的地下结构和岩性,还可能发现隐藏防空洞等军事建筑。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
党的20D报告明确了我们党今后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本身也包含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如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20D报告部署了四项任务, 分别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第一,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这是上文提到的政治安全的内容。第二,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粮食安全为例,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九连丰”,另一方面,仍有部分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第三,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第四,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 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提高国家安全意识,还要具备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方面,我国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内,出台《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虽然“治理”与“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管理自上而下,治理强调的是上下同心、多元共治,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的20D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 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确保历 史机遇不失之交臂,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滞缓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