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重要性

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2-08-07 0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重要性,供大家参考。

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重要性

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

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对于教育,党史、新中国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它清晰的揭示了近代的中国从哪里来,走了什么路,经历了什么,最终是为了谁,究竟又走到那

里去。时间又快临近12月13日,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扬子江畔,未曾仰望苍穹,而泪已

满衫;又是一次落泪时,未曾低头追思,而历史的记忆早已飘荡在金陵大地。每每时光渐近,就掩起断臂般的痛苦,抚摸着身上的疤痕,时光就又回到了那段战火连天的岁月里。

1937年12月13日,在江浙沦陷,战事不利的前提,国民党军队未能抵抗住凶残日军的攻城,最终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开始在中国南京对我同胞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人惨遭杀戮。日军所到之处,其兽行令人发指;六朝古都,山河破碎,其容颜触不可触,惨不可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

罪行千年不可赎,万世不可偿!

南京一役,我中国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步兵坦克,明知不敌,却宁死不偷生,甘愿流

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以大无畏的誓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长眠于南京古都,浩气长存。南

京保卫战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在最后撤退的命令下达后,他还为掩护老百姓渡江,站在

阵地上指挥最后的反击。闻讯而来的日军将几十万军民堵在长江边上。面对敌人疯狂的机枪

扫射,他组织着残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击,鲜血染红了长江口,他战斗到最后,饮弹自尽。是役,牺牲国民革命军将领共计18人,中将3人,少将8人,追授陆军少将7人。南京保

卫战,是一场本来就没有胜算的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役,打出了中国

军人的英勇气概,打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血性,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不敌,也要毅然亮

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也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流尽最后一滴血。杀戮摧毁不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南京保卫战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证明中

华民族是任何敌人都无法征服的伟大民族。

古语有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

至今日,这句箴世名言仍值得我们现在深思。1937年12月13日以来,已走过近82年光景。那个年代的幸存者、受害者也渐渐一个个的离开人世。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对当

年这段惨痛的民族历史渐渐遗忘。在国内,精日分子这些民族败类时不时地出现在报纸、腾

讯等新闻媒体,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在国外,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各种否认南

京大屠杀的言论此起彼伏。而翻看国际历史,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占领位于波兰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了那里的几千名纳粹屠杀幸存者。从1996年开始,这天被德国设立

为纳粹屠杀受害者纪念日。联邦议会主席拉麦特在主持柏林的纪念仪式时说,“作为那些德国人的后代我们保证,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惊,我们会留下记忆,并且在将来从中

汲取教训。”这些现象和反差对比警示着我们寻找战争遗址,保护历史铁证,还原侵略历史,教育本国国民的紧迫和重要。于是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来祭奠南京大屠杀,这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惊醒,更有着让后人反思历史,铭记历史,敬畏生命,

珍爱和平的深刻寓意。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强大不是侵略的理由,而杀戮则是弱小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

大报告里强调,“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任何人不要幻想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这清晰的告诉世人,国家公祭,并不是要埋下仇恨的种子,而是要把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承载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以史为鉴,努力奋斗,居安思危,教育后人。正所谓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师者,教育之根本。它不仅是一种神圣的称号,更是

一种神圣的职业,正如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更崇高更优越的了。”我们每一个人从幼教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

的学识和塑造人良好品行的伟大使命。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建

推荐访问:党史教育是什么? 国史 党史 重要性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