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委会换届选举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村委会换届选举调查报告
我镇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先后于XX年8月和11月圆满结束。此次选举产生的13名村(社区)支部书记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有2人,专科文化程度有2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7人,初中文化程度有2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2人;年龄在30岁(含30)以下的有1人,31至35岁(含35)有3人,36至40岁(含40)有3人,41至45岁(含45)有6人,平均年龄为37岁。村委会主任中,初中文化程度有8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5人;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有6人,36至49岁(含49)有6人,50岁以上有1人,平均年龄为39岁。
换届前,13个村(社区)支部书记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仅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8人,小学文化程度有2人;年龄在35至40岁(含40)有1人,41至45岁(含45)有1人,46至50岁(含50)有2人,51至55岁(含55)有5人,56至60岁(含60)有2人,61至75岁(含75)有2人,平均年龄为53岁。村委会主任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9人,小学文化程度有1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1人;年龄在35至40岁(含40)有1人,41至45岁(含45)有6人,46至50岁(含50)有2人,51至55岁(含55)有1人,56至65岁(含65)有3人,平均年龄为53岁。
此次换届,头塘村和木城社区顺利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同时,我镇还鼓励镇干部到村任职。换届后村干部文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年龄大幅度下降。新选出的村干部作风正、能力强、思路新、敢闯敢干。可以说,此次换届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得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为推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村“两委”换届以来,各村基本上都能正常推进工作,不少村的工作起色较大,部分新当选的村干部在各项建设中已突显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转,但从换届以来的工作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新任村干部业务不熟。本次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中,有9名支书、10名主任以前从未涉及到村的具体工作,分别占村干部总数的69%和77%。走马上任后,对村支书和村主任分别是干什么的,心中没谱,通俗地说,就是还不知道怎么来当这个村官。尽管镇党委在换届结束后组织过培训,但部分新任支书和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支部和村委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特别是在业务方面,部分村支书对党务工作感到非常陌生,不会组织支部党员大会,不懂如何培养新党员,部分新任村主任不知道什么是村(居)民自治,对《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常规常用的法律条规不清楚,工作起来无章可循,
只会干简单的活,不懂得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是新老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为切实搞好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我镇制定了《**镇村(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对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等方面的任职条件作了限制,根据此方案,换届结束后,共有9名支书和10名主任不再连任。一些当了多年甚至是20多年的村官,平时虽说不想当、不愿当,但真正从岗位上下来后,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不会用新眼光来看问题,总觉得自己比年轻人强,摆老资格,认为是组织不信任,甚至个别人还认为是被某个领导“整”下去的,于是产生对抗情绪,对新上任村干部的工作持观望态度,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唱反调,对着干,故意设置障碍等;而部分新任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又不主动找老同志请教,导致新老班子交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工作衔接、财务移交方面,出现了许多空白,新任村干部无法延续原来的工作,许多工作还得从头开始。
三是极少数新任村干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在选举之前,信誓旦旦、热情高涨,真正当上村干部,接触到实际工作以后,感到这个村官也不轻松,也不是很容易当好的,发现预期的愿景与现实的工作原来有这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埋怨、甚至遭受打击后,便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丧失
斗志,对工作采取应付态度,能拖则拖,能躲则躲,遇到困难绕道走,怕得罪人,当和事佬,对党委政府的决策执行不力或变通执行,有的干脆不干。
四是部分新任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本次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年轻、有文化,有闯劲,上任后就急于想为群众做一番事。但由于刚上任不久,对村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熟悉,没有吃透上面的精神,加之工作经验不够,导致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效果不佳甚至是适得其反。例如在协调邻里关系、调解民事纠纷等事务中,对事情发展变化的起因、导致的结果、留下的隐患没有做认真的分析,甚至对处理结果没有做到心里有数,草率解决。部分村干部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有时甚至抱着“有效无效,工作做到”的态度走完过程,不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在蔬菜基地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有的村干部虽然对群众做了思想工作,但是由于方法或者解释不到位,让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工作不理解,从而设置障碍。
我镇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力度大、方法新、涉及面广,可以说是一场改革,出现以上问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这根主线,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创新
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解决的。
1、党委真正重视。
首先,镇党委要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与其他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要切实转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观念。其次是落实责任制。党委书记是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将工作细化,落实到人,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使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向前推进。再次是人、财、物方面的保障。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限制,一些工作只能想、只能说,不能干、无法干,党委要在这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村干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并通过工作实绩来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
2、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素质。
一是做好离任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他们的“余威”,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支持和监督村里的工作。二是制定培训计划,抓好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内容上,首先要就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如村支部书
记、村委会主任的职责、村支两委的关系、如何发展新党员等。其次是要就农村适用的法律条规进行培训,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第三是要就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行培训。形式上,可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时间上,每年应组织两次规模以上的集中培训,每次培训可安排4-6天。
3、要努力增强村民素质,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没有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真正的村民自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级党委政府要通过送科技文化下乡,利用传统节日,组织一些有益的、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活动,树立村民的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降陋习、树新风,发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还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利用农闲时节,召开群众会,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组织村民学习,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和科技水平。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提高村干部报酬。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投入的加大,村干部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虽经多次调整,可村干部的报酬仍然很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份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活,巨大的付出与微薄的收入之间的反差,难以真正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激发创造性。因此,除了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外,上级党委政府要帮助村级组织分析资源,把握市场,逐步发展一些村办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让村集体有相对固定的收入,以此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干部报酬。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索村干部的养老保障体制,让那些工作到一定年限、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干部离岗后可以按年领取养老保障金,以此来激发在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干部的待遇就会得到提高,待遇提高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责任心也就强了。同时,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想当村干部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选人用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农村基层组织也就有了人才保障,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推荐访问:贵州省村委会换届选举 换届选举 村委会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