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陈高远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题记
一个独特的名字,一段悲壮的历史,一个不屈的信仰,一种不屈的精神……这就是我阅读了《红军长征史》之后对于“长征”这个概念的理解。
《红军长征史》是一本记述红军长征悲壮故事的史书,它以翔实的史料再现了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光辉历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红军从瑞金出发,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艰难险阻——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终胜利会师……
这是一段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是一部熔铸着爱国精神的诗篇!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面对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难以忍受的饥寒交迫,这支英勇无畏的革命队伍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是怎样的一种顽强的精神啊!
掩卷沉思:“红军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呢?”答案不难找到,那就是一种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无私奉献的胸怀,是艰苦奋斗的品格,是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信念,是为国为民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情怀,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
红军长征距今80余年来,长征精神始终如天上璀璨的星星,闪耀在中国人心灵的天空,激励着每个中国人逆风而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80多年来,伟大的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用长征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多项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GDP稳居世界第二。在这和平又伟大的年代,我们不仅要珍惜祖辈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更要居安思危,直面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脚踏实地,迎难而上。
现实中,有些同学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忘记了历史,缺乏奋斗精神,碰到失意和挫折就选择放弃,遇到困难就犹豫彷徨,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小说中而不能自拔,在各个方面都得过且过、随意而为,这样怎能成为祖国的接班人?怎能肩负建设国家的重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阶段的我们,也在进行着属于我们的长征。在朝着理想奋斗的路上,我们要跨越许多“雪山”、“草地”,要征服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当想要退缩、放弃时,要铭记先辈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弘扬并践行伟大的长征精神,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意气风发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进行新的长征。尽管人生之路会有丛生的荆棘,也有高悬的崖石,更有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但只要吾辈坚定理想信念,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就有可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长征!
精神不朽在东方!我们将永远走在长征的路上,去迎战风雨雷暴,去拥抱彩虹蓝天!
篇二: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樊宇璨
1934年10月10日夜,在一束束火把的引领下,8万余人的红军离开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谁能料想,在接下来2年时间里,他们将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无人预知,这一转移成就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转战14省,翻过18道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越1。5万平方千米的草地……读《红军长征史》,我仿佛走进了一座崇高精神的加油站。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砥砺我直面成长的烦恼。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头上飞机炸,脚下拼刺刀”,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鸟儿飞不过”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死神狞笑的草地,坚定向前、从不言弃……进入初中,我在学习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有发挥失常的可惜,也有屈居人后的无力,常常让我自我怀疑、裹足不前。回头想想,这些困难与红军战士遭遇的炸弹、饥饿、寒冷、病魔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如果我和红军战士一样坚强和勇敢,什么困难、烦恼不会退却呢?
红军战士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激励我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为了长征胜利,红军战士将宝贵生命和家庭幸福抛诸脑后。毛主席就在长征路上接连遭遇噩耗:女儿刚出生就被送给了当地老乡、弟弟毛泽覃英勇牺牲、妻子为了掩护伤员身负重伤……内心的伤痛尚未平复,毛主席又全身心地投入战斗。我不是红军战士,只是长征胜利80多年后的一名初中生,但我也是集体的一份子。作为班干部,除了做好分内工作,我想,我应该更多地参与班级活动、珍惜集体荣誉,在集体中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红军战士信念坚定、乐观向上,鼓舞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长征途中,国民党反动派在重要关卡设置道道障碍,妄图致红军于死地。血染湘江,5万战士牺牲,没有动摇红军的意志;四渡赤水,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为了以少胜多不辞劳苦;金沙水拍,3万红军面对湍急水流,硬是靠7只小船,用9天时间星夜渡过;雪山草地,红军与死神较量,一次次掩埋好战友的尸骨再次向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教会我:坚定必胜信念,克服畏难情绪,始终乐观向上,勇敢迎接每一次比拼,才能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红军后代的习近平爷爷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虽然红军长征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英勇顽强、团结一心、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代少年成长的加油站。读完《红军长征史》,我会更加精神振奋地,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篇三: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余正阳
又是一个金色的年轮,又是一个丰收的岁月。当炎黄子孙都在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而庆祝时,我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红军长征史》那段长途跋涉,浴血奋战的艰难时光……
八十多年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中国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八万红军攻坚克难,一路上餐风宿露,浴血奋战,不仅面临着环境险恶,物资短缺的困难,还要面对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但红军战士们并没有为此屈服,他们勇敢的面对困难,翻过冰雪覆盖的高山,越过汹涌澎湃的江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战争。无数的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使命。长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壮举,红军的精神,更是为世人代代传颂。
《红军长征史》记载了八万红军历史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的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从原先的八万多人到胜利会师的两三万人,虽然牺牲惨重,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光辉历史,让我们心灵震撼。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红军长征史》那一幅幅浴血奋战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抒写出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世界的英雄史诗。
八十多年仿佛在一瞬间,从指缝间悄然溜走,当今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如今的我们已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仅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足以让我束手无策,丧失信心,但在前辈们过雪地翻雪山甚至吃草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如同一场长征,难题,考试就是我们“长征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向红军战士学习,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不断拼搏,努力进取。历史虽已过去,但我们仍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全世界,为祖国的未来共同绘出一幅璀璨的“红”图。
篇四: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楼子睿
“天是被子地是床,野菜野果是主粮。饥同飞鸟争余粒,倦向芳草索绣衾。”长征,是无数革命战士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红军长征史》是唯一一部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跨越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真实全貌。百年党史,长征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大事件,而长征精神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精神力量的象征。习主席在纪念长征80周年大会上讲到“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长征精神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依然照耀着我们砥砺前行。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看完《红军长征史》,感动与感慨交织,使命与危机并存,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我看到了那些前仆后继的身影,还有我们中华儿女不屈的灵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掩卷沉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
于是我想,长征精神应该是一种信念,信念不移,精神不倒。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如果没有共产主义必胜、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我们的红军何以能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长驱二万五千里而取得最终胜利?如果没有那最后一片叶子,《常春藤》中的琼西何以能战胜病魔?2021年的暑假,新一轮疫情又向我们袭来,面对疫情,中国通过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免费接种疫苗等措施来坚定大家的信念,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使疫情再一次得到有效控制。而反观境外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的却是越来越高的新冠确诊率和死亡率。政府如此“不作为”,民众又怎么可能对抗疫有信心?
于是我又想,长征精神应该是一种神魂,是民族之魂、是团结之魂。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血染湘江,英雄惜折过半;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一碗青稞面,两块羊皮袄。长征途中这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展现出红军战士团结互助、排除万难、不怕牺性、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7月末河南遭暴雨袭击之时,我们看到某地铁车厢内,老人-妇女-儿童-青年有序下车,把更多的生存机会让给他人的身影;我们看到鸿星尔克等民族企业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身影;“人心齐、泰山移”,长征精神,民族之魂,照耀着中国的山川大地,庇佑着华夏的炎黄子孙。而反观历史,东汉末年,袁绍讨伐董卓,如果十八路诸侯不是貌合神离,诸侯联盟又怎会这么快瓦解?太平天国,辉煌时曾占半壁江山,如果不是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又怎会最终被清军围剿?
于是我再想,长征精神应该是一种气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长征一路,红军遭受的苦难不计其数:雪岭陡峭、激流汹涌,饥寒交迫中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嚼菜根。如果没有这英勇无畏的情怀、昂扬向上的斗志、坚毅不屈的意志,又哪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闲”的豪情?又哪来那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三军大会师?2021年8月1日,第一次杀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名将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他是第一个进10秒的亚洲人。其实,现年32岁的苏炳添并非天才型选手,他腿没黑人选手长,力量没黑人选手强,肌肉也没有黑人选手发达,那么,他又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从新闻中我们了解到,苏炳添能站在这条赛道上,背后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这就是苏炳添成功的唯一秘诀。看看奥运健儿,再反观自己,苏炳添跑百米的时间我只能跑60米,别人看书学习的时间我在睡大觉玩游戏,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消沉,今天的事明天做,明天的事减半做。日复一日,造成了我的学习成绩进进退退没起色。究其原因,还是怕苦怕累,还是缺乏勇气与毅力啊。
2021年,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13岁的我,“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于是最终我明白: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存在心中。年少如我,光阴如梭,只有扬起百折不挠的帆,开着勇往直前的船,一路载着长征精神乘风破浪,生命之舟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