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党课(全文)

2022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党课(全文)

发布时间: 2022-06-26 16: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党课(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党课(全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党课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传播蔓延,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70多亿人口,人类正经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如惊涛骇浪般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运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战法,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齐上阵,在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后,以“当惊世界殊”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

一、疫情防控: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既在日常的治理效果中得见,又在突发的紧急事件里得以验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而言,疫情既是一次危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也是一次大考,全面、系统、深度地考验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

疫灾猛于虎,新冠肺炎疫情如同洪水猛兽,迅即给国家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宏观经济尤其是部分服务行业遭受巨大冲击,社会生活秩序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也蒙上重重阴霾。伴随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国家的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构成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择其要者,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效能的考验。“重大危机是考验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效能的试金石。”新冠肺炎疫情,从一开始就将一道道形形色色、纷繁芜杂的防控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如,疫情发生时间特殊,恰逢春节返乡高峰;
疫情传播速度惊人,千万人口城市武汉迅速成为“重灾区”;
疫情出现过于突然,群众的科学防范知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严重不足;
疫情使经济陷入停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战面临挑战;
疫情威胁社会稳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行为亦生苗头。这些难题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验,党必须在第一时间展现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强大的执政效能,迅速明确疫情防控的基本政策、整体布局等,领导全国人民攻坚克难。

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的考验。国家设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目的,核心在于妥善处理紧急或突发事件,从根本上防止事件发生时的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典型的紧急突发事件,直接导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封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多达15152例,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紧迫性和破坏性等特征。疫情肆虐的同时,还裹挟着人心焦虑、经济停滞、物资匮乏、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因素,这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构成重大考验。在一系列重大考验面前,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反应速度和启动效率、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的科学完备程度、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的运转效能、主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均属于被考验的重点,这些方面直接关乎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稳步推进。

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考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设立的专门性工作系统,涵盖监测预警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临床医疗救治体系、科研攻关体系等。新冠肺炎疫情归根结底是一次由病毒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自然也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及其应对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不定时突发,考验各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反应能力;
新冠肺炎病毒的超强传播性,考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防控能力;
日益增加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考验临床医疗救治体系和收治能力;
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的探索和疫苗、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考验科研攻关体系和研发能力;
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环境问题,考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执法能力。对此,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必须迅速、全面、稳健地运转起来,力争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就治”的目标。

对国家储备体系和储备效能、关键物资生产效能的考验。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物资保障战和资源运动战。伴随新冠肺炎疫情而来的,还有对各项资源的迫切需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在于医疗救治,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可谓云霓之望。疫情防控对医疗物资的巨大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对国家储备体系和储备效能、关键物资生产效能的重大挑战。国家相关物资的储备总量是否足够、品类是否齐全、调转是否便利、管理是否科学以及补充不足物资的生产效能是否强劲,都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整体进程。

(二)面对疫情大考我国交出的合格答卷

疫情大考是突如其来的,但中国的应对是高效有力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迅速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危机应对机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截至2020年8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42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122例,累计死亡病例4731例,治愈率94.2%,病亡率5.5%。而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态势发展,中国交出了一份令世人叹服的合格答卷。

回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合力,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火花,展现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第一阶段是迅即应对突发疫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当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迅即采取了多项应对举措。一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科研单位开展病因学、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依法发布疫情信息和提示,制订工作手册、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
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将病原学鉴定结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向世界公布。湖北省、武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开,全国疫情防范应对也已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是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伴随病毒的快速传播,新增确诊病例显著增加,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在中央层面,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
国务院先后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在地方层面,湖北省、武汉市对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持续开展拉网排查、集中收治、清底排查,全面打响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国各省份也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一级应急响应,并积极驰援湖北各地。在全国上下一心的艰苦努力下,疫情蔓延势头被成功遏制,全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数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数逐渐下降。

第三阶段是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2月21日至3月17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一阶段持续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湖北省和武汉市,继续集中力量和资源,全面加强疫情防控;
对于其他省市地区,在有效防止疫情反弹的同时,逐步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第四阶段是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3月18日至4月28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实现零报告,湖北省、武汉市先后有序解除离鄂离汉通道,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境外疫情迅速扩散蔓延,输入性风险急剧升高,中共中央适时调整防控策略。一方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也注重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
另一方面,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第五阶段是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4月29日以来)。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境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聚集性疫情,防控措施会迅速加强。境外疫情爆发增长的态势虽仍在持续,但输入病例得到良好控制。各地区各部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投入到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工作中。

(三)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的显著制度优势

大灾大疫,更显国家制度的先进本色。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没有退缩,更没有被击垮。正如习近平所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即对疫情防控进行全面部署,专门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应急指挥机制,发挥领导作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疫情防控全程,构成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政治保证。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疫情爆发在荆楚大地,湖北和武汉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当离汉离鄂通道关闭,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打响,国家迅速集聚全国之力驰援湖北和武汉。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承担火神山等三家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累计出动30架次运输机向武汉空运医疗力量及物资。全国大规模、强有力的紧急支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写照;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是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展现。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势。国家治理必须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得到全面展现。疫情发生后,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在医疗救治战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在社区防控战场,宁愿经济倒退甚至“停摆”也要保护人民,实施最严格的社会管控,同时充分保障民生,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当疫情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党和政府及时调整策略,逐步恢复人民所需的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各项防控机制才发挥出最大实效,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

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贯彻实施了依法治国方略,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立法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抓紧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在执法层面,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执法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在司法层面,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司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高效解决疫情期间的各类民商事纠纷,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和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我国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契机。中国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为全球抗疫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其中包括,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和公布病毒基因序列,毫无保留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医疗队伍和物资援助,广泛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等等。对于中国在全球抗疫中表现出的大国担当,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赞誉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来自110多个国家的240个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发出共同呼吁,呼吁各方以人类安全健康为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加强国际抗疫合作。

二、党的领导:抗击疫情的坚强柱石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面对疫情急流,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级党委积极履职尽责、积极防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全党迅速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危机应对机制,成为抗击疫情的坚强柱石。

(一)习近平亲自统揽抗疫全局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时刻关注疫情防控形势,亲自研究、部署和动员抗疫工作,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

面对疫情急流,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1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1次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2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1次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1次党外人士座谈会,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为实地了解基层防控情况和鼓舞全民信心,习近平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2月10日,深入北京市社区、医院、疾控中心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连线湖北抗疫前线;
3月2日,在北京市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调研科研攻关工作;
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4月以来,先后在浙江、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考察调研。

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一张张密集的行程表,记录了习近平指挥抗疫的轨迹,展现了习近平对疫情防控的高度关注和对人民群众的殷殷垂念,反映出党的领导核心的抗疫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二)党领导建立的指挥体系为抗疫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必备要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第一时间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为抗疫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面落实党中央要求,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专项指导湖北和武汉地区的防控工作,既进行指导,也加强督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负责统筹协调,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分别处理政策协调、物资调配以及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其他紧迫问题,并结合疫情发展形势调整防控策略。

各地区各部门建立起本地区本部门的指挥体系,严格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指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加强各市州及县乡防疫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央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再到各市州县及乡镇、社区、村庄,自上而下逐层构建起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真正做到了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势头。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构成抗疫的根本指南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直接影响疫情大考的答卷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习近平也曾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果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面融入疫情防控工作,构成中国抗疫的根本指南。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人民有序展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迅速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在医疗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在生活上加强关爱、保障和服务。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所有确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在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不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也进一步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欧美国家的执政党罔顾民众安全,推行“群体免疫”,最终不得不承受疫情持续肆虐的恶果。

(四)数百万党的基层组织筑起抗疫的坚强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共产党460多万个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指挥,迅速加入战斗序列,在基层社会筑起一座座坚强的抗疫堡垒。

在防控任务普遍较重的社区和村庄,参与疫情防控的建制村基层党组织67.7万个,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30.2万个,覆盖了全国54.2万个村和6.4万个社区;
72.3万个机关基层党组织,91.3万个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147.7万个企业基层党组织,14.2万个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或坚守防控岗位,或主动下沉社区,或组织援助,将党中央的防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基层党组织的艰苦努力下,广大群众被迅速动员、组织和凝聚起来,既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又支撑大局、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共同构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

临时党组织在抗疫斗争中也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抗疫一线共建立临时党组织24.4万个,其中临时党委2061个,临时党总支2292个,临时党支部23.9万个。驰援湖北的346支医疗队分别建立临时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共建立临时党组织1661个,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村、社区疫情检查卡点和照护服务、志愿服务队伍中建立临时党组织17.5万个;
在事业单位建立临时党组织3.1万个;
在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生产突击队、攻坚小组中建立临时党组织1.5万个。临时党组织实现了与抗疫足迹的高度同步,发挥出加强团队团结、提高防控效率、坚定防控信心等重要作用。

(五)数千万党员在抗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人民群众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发挥出抗疫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发生后,广大党员义无反顾地冲锋到抗疫一线。他们虽从事着医生、护士、快递员、社区工作者等不同职业,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心声,那就是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抗疫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据统计,全国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3914.4万名,其中党员2977.1万名,占76.1%。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2369.8万名,其中党员1326.2万名,占56.0%。援鄂医疗队4.3万人中,党员2.4万名,占56.1%。其中,有396名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因公殉职(牺牲),有2337名党员、干部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在疫情一线连续作战一个多月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科主任彭志勇教授所说的一句话,很能代表广大党员的内心想法,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科主任,我不上去谁上去?入党誓词有这样一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党员的队伍在抗疫一线得到了充实和壮大。一批优秀分子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全都奋战于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供、志愿服务等抗疫一线。据统计,在抗疫一线新发展的党员中,一线医务人员14613名,公安民警3378名,村社区工作人员1759名,新闻工作者455名,物资保供、市场监管、医院建设等抗疫一线人员4849名。其中,“90后”有8209名,占32.8%。抗疫一线新发展党员中,一线临时党组织发展的有8132名,占32.5%。

三、团结奋战: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团结一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面前,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奋战,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一)医务工作者的逆行出征

医务工作者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才使收治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持续降低。

当疫情席卷而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第一时间奋战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肩负起遏制疫情蔓延的重任。一份份请战书,彰显着白衣战士对抗击疫情的坚持和对守护生命的执着。一张张满是护目镜和口罩压痕的脸,一双双因反复清洗而脱皮皲裂的手,反映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伟岸形象。

伴随支援湖北、支援武汉的号角全面吹响,全国各地的医疗援助火速向湖北、武汉集结,上演了一场华夏大地上的最美逆行。在驰援湖北的4.26万名医务人员中,31207名外省援鄂医务人员重点支援武汉;
来自重庆、黑龙江、山东、湖南、江西、广东、海南、辽宁、宁夏、江苏、福建、内蒙古、浙江、陕西、贵州、云南、广西、天津、河北等19个省份共计63支医疗队的7425名医务人员奋战在襄阳、恩施、孝感等其他16个受援地市;
人民解放军派出的4000多名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火神山等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此外,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全国共计400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全出动、齐上阵,在新冠肺炎预分诊、分担治疗常见疾病、社区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与病毒直面战斗,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牺牲,2000多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

(二)科技工作者的协同支撑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中外抗疫抗灾的历史表明,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面对新冠肺炎这样一种认识尚浅的新发传染病毒,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扬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在科研攻关一线为抗击疫情源源不断地输送科技助力。

确定传染源和传播致病机理。疫情发生后,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研攻关团队,迅速对病毒溯源并确定了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于2020年1月2日12点接到湖北省疾控中心送检的4例病例标本,随后仅用3小时就获得冠状病毒阳性检测结果,24小时后又测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5天后又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些重量级工作,为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引起武汉聚集性病毒性肺炎的病因提供了最重要的实验证据,有力指导了疫情防控的前进方向。

研发新型检测试剂、药物、疫苗。当病原体得以确定,如何检测并确诊疑似病例、筛选出有效治疗药物、研制疫苗就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科技工作者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研究当中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在检测试剂方面,我国于病毒序列发布后的14天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41天完成抗体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先后推出一批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在治疗药物方面,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试验性临床治疗,及时筛选出磷酸氯喹、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和中医药方剂、中成药等10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获得4项临床批件,形成5项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在疫苗研发方面,我国已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开发用于防控的新技术。除了完成病毒溯源、临床检测和治疗等任务之外,广大科技工作者还注重将科研与防控实践相结合,不断开发适用于防控的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纷纷登场,在防控工作中大显身手。大数据、人工智能被全国各地用于疫情趋势研判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寻找感染者、追踪密切接触者、预判疫情风险提供了巨大帮助。个人“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被广泛推广使用,成为人员流动、复工复产复学、日常生活及出入公共场所的凭证,也有利于防控部门掌握信息数据;
5G技术衍生出远程会诊系统,医学专家可通过5G视频平台,与各地乃至各国医生和同行实时互动交流,为疾病治疗集聚智慧。

(三)社区工作者的日夜坚守

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医院救死扶伤阵地的全面奏凯,依托于医务工作者的日夜奋战;
社区防控阵地的岿然不动,得益于数百万社区工作者的日夜坚守。

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不断织密65万个城乡社区防控网,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每日坚持完成监测疫情、测量体温、排查人员、站岗值守、宣传政策、防疫消杀等诸多防控任务。北京市朝阳区紫萝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振东带领社区干部自腊月二十九就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吃一碗方便面;
天津市民政局下沉干部席林森与妻子坚守在社区岗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一个半月未能见面;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矮凳桥社区自1月26日开始实行24小时上班制,社区17名工作人员两班倒,为5000多户共计1.5万人提供服务。有的社区工作者甚至在岗位上奋战至最后一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据民政部介绍,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

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到处都有他们伟岸的身影;
排查值守,买菜送药,随处可见他们默默地奉献。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社区防线,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其他行业工作者的广泛参与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合力支持。在党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海关关员以及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纷纷化身为抗疫战士,在各自的领域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不仅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出动30架次运输机向武汉空运医疗力量及物资,28个省军区(警备区)还每天出动民兵约20万人配合地方完成场所消毒、防疫宣传等任务。公安民警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承担起巡逻排查、维护秩序、驻守医院、社区走访等多重防控任务。海关关员担负起“外防输入”的重要职责,依法加强口岸检疫,将病毒拒之于国门之外。数百万快递小哥临危不退、冒疫前行,在全国严管严控的特殊期间,将各类快递及时送达,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全国180万环卫工人起早贪黑、辛勤努力,高标准完成城市清洁、生活垃圾清理、消毒除菌等工作,为全国人民创造了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3万余建筑工人临危受命、不畏艰险,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分别用10天和12天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大缓解了武汉抗疫的病床压力。数千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奋战一线,肩负起运送物资、运送人员等重要使命,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闻工作者风雨无阻、深入一线,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志愿者无惧艰险、真诚奉献,在防控工作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填补人员空缺,为一线防控分担压力。

四、愈挫愈勇:中华民族在疫情中成长和奋起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次重大危机,给国家与民族带来诸多磨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八万余人感染确诊,四千余人染疫死亡;
国民经济发展受疫情冲击明显,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
国家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中华民族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运用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在疫情中迎来新的成长和奋起。

(一)全面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次疫情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死角,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仍存在,“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
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如防护服、口罩等)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医务工作者在防控之初面临感染风险;
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法律失位、法律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短板,中国在加强防控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及时采取多项举措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加强建设和改革。5月22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要“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随后,国务院专门发文确定了上述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明确了责任主体。

对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2月25日,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就已紧急颁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公共卫生立法工作仍在继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委员长会议于6月份调整了《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专门增加了有关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统筹考虑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

对于公共卫生环境,彻底排查整治,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各地和各部门迅速组织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等行为。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开展的“联合双打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法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和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的行为。

对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加快构建统一的国家储备体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采取了系列举措,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召开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长座谈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统一的国家储备体系,切实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各地也纷纷出台省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抓紧建立地方应急储备体系。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我国及时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开始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对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自2月21日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专项研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并决定采取多项举措予以推动。一是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仍以疫情防控为重心。二是加强宏观政策调节,要积极实施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缓缴税款、专项信贷等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通过转移支付、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财政尽快恢复。三是全面强化稳就业,要坚持就业优先,重点关注农民工返岗复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社保费减免、失业保险、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四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加强企业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抓住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是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抓紧落实春耕备耕,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促进畜牧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六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要从食品供应、物价、民生服务、医药等方面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重点关注困难家庭。七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坚持对外开放,通过简化手续、降低收费、运用外贸政策工具、做好落地服务等方式保障外贸产业链,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作用下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艰苦奋斗下,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中国经济运行实现了先降后升、稳步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二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回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
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社会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全国各地先后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开始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出行、社交、娱乐等活动。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至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7亿人次,日均发送508万人次,环比增加139万人次,增长37.6%。一项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带来的冲击也正逐步得到修复。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之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造成了新的阻力,但我国还是迅速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疫情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党中央即开始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全面部署。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在会上肯定了前期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强调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应履行的职责,要求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4月以来,习近平又先后前往陕西、山西、宁夏,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和指示。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战,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截至5月底,25个省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00.79%,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18.49万贫困人口,扶贫车间复工率98.6%,消费扶贫已实现销售482.56亿元。上半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都在5.5%~7.6%之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结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关键数据,也自信指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圆满收官。

(四)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今,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一方面,全球第一波疫情仍未结束,每天新发病例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截止到8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25811258例,死亡病例达856512例。其中,美国、巴西、印度、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单日确诊病例数频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各国的抗疫模式不一,而错误的抗疫模式会进一步助推疫情的扩散。如,美国政府抗疫不力,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不戴口罩等做法令世人大跌眼镜,这也导致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此外,还有很多国家在医疗人员、医疗物资、科学技术、生活保障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无法遏制疫情的蔓延。

与国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早已遏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稳步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已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即便北京、乌鲁木齐、大连等城市偶有小规模疫情发生,但均得到了快速、高效的防控和应对,这些均说明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有效的抗疫机制,是疫情基本得到管控的国家中做得最好的。而面对疫情在全球的传播蔓延,中国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感恩和铭记国际社会的宝贵支持和帮助,不断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贡献中国智慧。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主动通报了疫情信息,并及时分享了病原学初步鉴定结果、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伴随疫情防控的深入,中国也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和经验分享,先后发布了《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纪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抗疫的艰苦历程和主要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并翻译成3个语种,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外交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介绍诊疗经验的对外视频连线,如今已覆盖包括东盟10国、中亚5国、中东欧17国、非洲25国以及拉丁美洲、欧盟、中东国家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搭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供全球科研人员发布成果、参与研讨。在分享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方面,中国真正做到了毫无保留。

向国际社会提供抗疫援助,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在自身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及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在资金援助方面,中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5000万美元,并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在医疗援助方面,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此外,中国驻外国领事馆、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个人也积极支援国际抗疫。

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现,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要、媒体、公共卫生专家以及广大民众等纷纷对中国的抗疫援助表示感谢,对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叹中国:“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向习近平表示感谢:“联合国感谢中方为当前处境困难的国家抗击疫情提供援助,中国的支持对多边主义至关重要,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领导力。”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根基,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为保障,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为依托,中华民族一定能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阻击战,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