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安全与防护知识讲解,供大家参考。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2) 通过
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3) 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 ,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1) 预防针刺伤 (2)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3) 正确洗手
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新版标准预防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勃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根据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我国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三、四级实验室是防护水平较高的实验室,依照规定可以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与技术: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手术室和检验科属的生物安全防护标准:一、I级特别洁净手术室: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妇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二、 II 级标准洁净手术室: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及取卵扶植手术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无菌手术;三、 III 级一般洁净手术室、适用于普通外科(除去一类手术)、妇产科等手术;四、 IV 级准洁净手术宝;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
洁净实验室分为普通洁净实验室与生物安全实验室。普通洁净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不具有传染性,但要求环境对实验本身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实验室内不设防护设施,而洁净度必须达到实验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具有一级防护设施的,可实现二级防护的生物实验定。凡进行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功能实验及基因重组等领域的科学实验均需要生物安全实验室。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可在检验科、治疗室、输液室的应用。长期以来,输液室、治疗室的环境仅属相对洁净,护士配置药物完全在开放环境下进行。有实验表明.在护士掰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问.会产生大量肉眼不能看见的弥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会在配置药液的同时进入输液瓶中,随液体进入人体。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每天配置大量的抗生素及化疗药物,这些药物产生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被吸人人体,对护士的自身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能有效拦截活微生物颗粒及尘埃颗粒,减少和避免微粒的产生,保证实验人员操作安全性、护理人员配置药液的无菌性,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实现了对操作人员及环境的有效保护。检验科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全国有哪些医院已执行,可否举例,因医院尚无条件执行,安抚护士心理。
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气溶胶是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的微粒,其粒径大部分小于1μm(微米),最大者可以达到5μm。它具有胶体性质,对光线有散射作用。气溶胶在空气中不会因
重力而沉降。生物气溶胶主要是来自生物因素导致的气溶胶,它有别于工业来源的气溶胶。气溶胶会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医院检验科每天处理大量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这些标本通常含有不同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在处理感染性标本时,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检验科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易产生感染性气溶胶:①样本的采集、打开试管塞或瓶盖。②样本的制备,火焰固定。③分离培养或接种培养物,划分平板,生化反应管接种。④用火焰烧灼接种环,接种环移液,混匀培养液。⑤离心的试管没牢固盖紧。在传染科,比如结核病人咳嗽产生结核分枝杆菌性气溶胶。口腔科的洁牙等医疗活动也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如何处理?
1)甲醛熏蒸法:对于有MTB污染的手术室和病房内的空气,可用甲醛气体熏蒸的方法做终末消毒。在房间密闭性好、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使用8~10g/m3甲醛(用固体甲醛或福尔马林)加热或化学发生法熏蒸12h以上,可有效杀灭空气中和光滑表面上污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消毒后可用25%的氨水15ml/m3,加热蒸发30min,可驱除残余甲醛的刺激性气味。因甲醛致癌,现已禁止使用甲醛熏蒸
2)气溶胶喷雾消毒法: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法某些化学消毒剂可通过喷雾器雾化成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经碰撞吸附作用于空气中微生物粒子,从而杀灭微生物。空气气溶胶消毒有两个重要条件,首先是喷雾器雾化粒子90%都应小于30微米;其次是要用作用快速、容易蒸发、毒气低的消毒剂,最常用的主要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市场上少有销售。
过氧乙酸气溶胶渗透性强、容易蒸发、对微生物作用快速、分解后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非常适合于空气消毒。可用0.8%过氧乙酸水溶液经粒子喷雾器消毒,每立方米喷雾
20~40ml,密闭作用60min以上,可杀灭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达99.99%。过氧化氢气溶胶性能同过氧乙酸相似。常用6%过氧化氢水溶液喷雾20~40ml/m3,密闭作用
60~90min。可有效杀灭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3)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对结核杆菌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更具优势,适合随时性空气消毒。用辐射强度在100μw/cm2以上的30W紫外线灯,相对湿度在50%~70%的条件下,照射40min以上,对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可达到99.9%以上。
4)定时通风:对污染不严重的病房或室内环境可采取定时通风稀释和冲刷空气,使含菌量降低至不能引起感染的程度。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一般的职业暴露主要指艾滋职业暴露,感染科的刘艳老师已就这个专题经行了讲解,我这里对其它常见的职业暴露的相关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1) 紧急局部处理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祥)从近心端向远心短挤。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所有职业暴露通用的。
(2)后续处理措施:
1,发生乙肝暴露后对暴露者的处理
①尽快处理(应暴露后24小时内),24小时没有错,是否可以加上WHO规定不超过48小时,最迟不超过7天;②立即抽血检查乙肝标志物(乙肝两对半);③不必等待乙肝两对半结果可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是否有必要?是否会大大增加支出?④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说明既往已感染乙肝病毒,无需预防用药;⑤根据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再决定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抗-HBs阳性则不需要注射,检查HBsAg阴性抗-HBs阴性则需注射乙肝疫苗疫苗,需要注射3次,暴露后1次1月6月再各注射1次,第三针打完后1个月还要抽血检查,如果血清中抗-HBs阳性说明应急措施非常成功,不会再感染乙肝了,如果抗体阴性还需要重新注射乙肝疫苗。效果究竟如何?
2.发生丙肝暴露后对暴露者的处理
关于艾滋病,卫生部出台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关于乙型肝炎,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后明确了意外暴露HBV 后的预防。但是。关于HCV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成文的规定。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内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之一北京地坛医院的一些做法。
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问世,这不同于乙型肝炎。地坛医院对于HCV职业暴露,参考HIV 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建议即刻正确处理局部伤口后,视伤口感染程度酌情应用利巴韦林和(或)干扰素,疗程暂定1个月。目前全国一般未执行,我院也无条件施行,是否可以变通一下?在HCV职业暴露后,除了对暴露者进行紧急伤口处理和积极补救治疗,同时应该即刻抽取血液送检作为暴露者的基线对照以确定之前是否感染,然后建议他在HCV暴露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诊,主要检查抗HCV抗体。HCV监测时间为4周、6周、4个月和6个月。
3,发生梅毒暴露后对暴露者的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梅毒暴露后,如果是锐器刺伤话要立即处理伤口,清水冲洗,然后局部消毒,可用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强力霉素等预防。紧急处理后立即抽血检查梅毒抗体,以确定之前是否感染,一个月后再次抽血查抗体,做跟踪随访。
临床废物的正确处理:定点收集,分类处理。医疗单元须做到定点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全院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三,医院常用器材消毒灭菌方法
正确规范的消毒对于生物安全防护意义重大,现将一些医院常用器材消毒灭菌方法列表如下。
医院常用器材消毒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