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做创造教育】《做创造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55个经典案例》读后感(2022年),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课程理念有很大的区别。我国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一直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如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等等。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严重的“教鱼”不“教渔”、重“知识”轻“创新”现象,“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普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大凡是知识型的,而非能力型人才。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只会扼杀人的创造性,扼杀民族的创造性。针对这样一种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纲要。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好了,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处理不好,则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一次挑战,是他们必须把握住的一次机会。
这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从数学教学的不同内容,对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解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学生体验”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又一聚焦性话题。但,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是必须坚持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的。目前,许多小学教师都热衷于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认为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节好课或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的体现。他们苦思冥想竭尽全力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却忘了课堂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是不能架空文本,远离文本的,应根据形式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联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并适时适度地引进生活世界的有关内容,通过自己的再创作,使教材内容更具科学性、结构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预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是“预设”太多,“生成”不够。二是过分“生成”,否定“预设”。新课程实施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第二种。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表示摒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要在“预设”的基础上完成,“预设”越充分、科学,“生成”就越自然、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
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针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各有有价值的地方,在教[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http://www.JSfw8.com/]学过程中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探究学习的知识基础,而探究学习则使接受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理解。我们不能因为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而忽略甚至排斥接受学习,我们要把握好两者,正确的运用两者,谋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整合、平衡和最佳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又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引领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实现其他一切教学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