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6篇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6篇

发布时间: 2022-07-09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6篇

新中国史,“四史”之一。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6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1

  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XXX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XXX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XXX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XXX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2

  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XXX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XXX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XXX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XXX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3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最后,通过学习我了解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统一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脚踏实地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4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最后,通过学习我了解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统一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脚踏实地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时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中国革命历史是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党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是与时俱进的,是我党永葆青春的“不老泉”。

  党史应常作常新。党史是我党不断发展发展的印记,在时间和空间不断交织中进行,共产党人也在不断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在党史的不断发展中,一方面是发掘新的史料,还历史本来面目,另一方面用新的认识高度和角度去诠释先辈们付出的努力,从而丰富我们的“营养剂”。党史常做常新,是为了校正过去的错误,更是为了开拓新的认识方向,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实践和群众的需要。

  党史应常读常新。“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要结合新时代和主题教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不断地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恪守人民情怀;
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党史应常讲常新。讲党史不仅是讲历史,而是要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从党史中自我检视问题、有的放矢;
在党史中按图索骥、寻找释疑解惑的答案。创新形式方法,丰富授课载体,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要让听众能够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
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
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
深刻认识一代又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

2021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篇6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