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

发布时间: 2022-07-14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供大家参考。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

1、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值16、8、4、

2;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6137的校验位应是多少?

1) 6 1 3 7

X 16 8 4 2

96 + 8 + 12 + 14 = 130

2) 130 / 11 = 11 ------9

3) 6137的校验位为9

2、信息:信息是数据通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另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某种影响;信息是加工数据后得到的结果;是帮助人们决策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某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减少人们决策时的不稳定性,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量可能存在很大差别,消除不稳定性程度越大,信息量越大,反之,信息量越小;信息量变小则其度量值为正,反正为负。信息冗余度指为防止噪音的干扰影响而部分或全部地重复信息。信息维度指反映信息在时间、内容、形式或其他方面的属性。信息的特征有客观事实性、可压缩性、可共享性、可识别性、可传输性、生命周期性。信息与数据的差别在于是否对接收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3、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知识的表现形式是信息,对知识处理需要用到信息处理技术,知识的内涵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总结,是对人有用的,不是信息杂乱的关联关系。

4、知识的类型:事实型知识(事实型知识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如税收是财政的来源)规则型知识(是将事实型知识以确定的逻辑关系关联起来,如税收减少则财政收入减少)

5、知识的特征:知识的关联有方向性、知识的表示不具有唯一性、知识具有不完全性。

6、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7、系统的要素:系统环境、边界、输入\输出、组成要素、系统结构、接口。

8、系统的类型: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按构成要素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具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9、管理信息系统概念: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基础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10、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定量化管理(数学)分析方法、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11、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是智能计算机。

12、计算机设备:中央处理器(最主要的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的功能是将数据信息以计算机可以接受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其设备有键盘、鼠标、图文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触摸屏、语言输入设备、手写体输入设备、磁盘、A\DD\A 模块),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得到的信息转换成人们能够直观理解的形式,其设备有显示器、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绘图仪、语言合成设备与输出设备),其他设备。

13、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

14、计算机运行方式:批处理操作、分时操作、实时操作。

15、数据模型可分为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6、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7、计算机网络发展: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是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开放式标准化网络阶段(它可以与任何其他系统通信而且互相开放。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或称OSI七个模型,并被认为是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

18、计算机网络的经典分类:按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局域网(一个有限的范围)、城域网(覆盖几十公里)、广域网(覆盖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19、计算机的拓扑结构: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混合拓扑、网形拓扑。

20、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中继器、集线器、交换器。

21、局域网特征:主要涉及拓扑结构、传输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3个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22、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

采用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方法简历计算机信息系统

的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开发过程:将系统开发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几个阶段。

开发原理:用户的积极参与、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建立检查点、文档的标准化。

优点: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缺点:预先定义需求困难;需要大量资源;软件稳定性、可修改性、可重用性较差;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

适用场合: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的系统;系统规模大,功能与数据关系复杂,开发周期比较长。(目前开发MIS使用最普遍的方法,能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

(2)原型法:信息系统原型就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可以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初始的信息系统。是开发信息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

原型法区别于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经过不断循环、反馈而使系统不断增长与完善的过程。

基本思想:利用原始模型辅助系统开发的一种新的方法。

开发过程: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建造系统初始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评审、修改系统原型、重复评审和修改系统模型、正式开发应用。

优点:(1)开发效率高;(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缺点:(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适用场地:适合小型、较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系统。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面向对象方法(OO法)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面向对象方法直接完成了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方法中可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利于软件的重用和维护。

开发过程: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OOA)、整理问题(OOD)、程序实现(OOP)。

评价:从应用设计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抽象化而且具有较强的相对性;在设计中用以与用户沟通;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到对象之中;应用程序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易改进、维护、扩充。

适用场合: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不宜用于大型MIS的开发,一般宜于其他开发方法结合使用。

23、合理组织队伍和人员分工:

企业高层领导:(组织战略目标与信息系统目标的结合由高层领导把握)

项目主管:(主持整个系统开发,确定工作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系统分析员:(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

程序设计员:(按照系统分析员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写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

组织的管理人员(能够对未来信息系统的构成和添加哪些新功能有自己的看法)

24、诺兰模型(六个阶段):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

25、诺兰模型的作用:诺兰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6、系统规划的内容:

1、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分析

2、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计划和指标、功能机构、组织运行和管理、效应分

析和规划。

3、组织的外部环境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用户的调查情与规划。

4、新的信息系统的表述、运行环境、资源选型。

5、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

27、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步骤:

分析组织的战略规划——确定系统开发总目标——设立优先升级并选择项目——

分析资源需求(分析报告)——设定时间进度和期限(设计说明书)——编制系统规划文档(规划报告)——领导审批

28、企业系统规划法:首先从上而下地识别企业目标、识别业务流程、识别数据,再自下而上地设计系统目标,最后把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此方法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是基于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

29、关键事件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分析出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主要数据类型及其关系。不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不同时期的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同)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0、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BPR):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关心客户的需要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改进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P.107

31、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A,以过程管理代替智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B,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活动;C,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D,以计算机协调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E,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32、业务流程重组的实现手段:包括两个使能器,信息技术(IT)和组织结构改革。充分发挥IT的潜能,利用IT技术改造企业过程,简化企业过程;通过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的目的。

33、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概念重组、流程重组、组织重组。

34、业务流程重组的适用情况:1企业濒临破产,不改只能倒闭;2企业竞争力下滑,企业调整战略和进行重构;3企业领导认识到BPR能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又有此需求扩张;4 BPR的策略在自己相关的企业获得成功,影响了本企业。

35、系统分析的概念: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模型)设计。

36、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1)了解用户需求(详细了解每个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的工作流程及信息处理流程,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对硬件配置、开发周期、开发周期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及打算。)

(2)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系统开发理论、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确定系统应该具有的逻辑功能,再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37、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现行系统对详细调查、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38、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就需要在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产生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

39、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现行流程的分析、业务流程的优化、确定新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40、绘制数据流程图的主要原则:明确系统界面、自顶向下逐层扩展、输入输出保持平衡、数据流程图要合理布局、要注意与用户的沟通。

41、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在新系统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所的工具,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文件)设计的重要依据。42、数据字典的内容:

1数据项(数据元素):数据的最小单位(不能再细分的数据)

2数据结构:描述数据间的关系(由若干数据项、数据结构等组成)

3数据流:由一个或者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4处理逻辑:数据流程图中最低层的处理逻辑

5数据存储: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6外部实体:与数据有关的机构或个人

43、生产计划模型:物料需求规划(MRP)、网络计划模型(PERT)、关键路径法(CPM)、甘特图模型(Gantt Chart)

44、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1对应用项目的概况描述、2项目目标、3开发所需资源和预算安排、4期望的收益、5关于结论的意见。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45、模块:模块是可以组成、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看成一个模块。

46、模块的四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前两个是外部特性,反映模块的外貌;后两个是内部特性)。

47、模块结构图中,用来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

48、输入设计的内容:1 输入界面设计、2输入设备选择(键盘——磁盘输入装置、广电阅读器、终端输入)、3输入内容及格式设计

原则:便于填写、便于归档、单据的格式应能保证输入精度

49、输出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

目的:保证输出表格方便地为使用者服务,正确及时的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或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

内容:⑴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情况(方面的内容包括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

⑵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

(3)输出格式;(4)输出设备;(5)输出介质。

形式:表格信息、图形信息、图标

50、系统实施的概念:系统实施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过程。

51、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系统开发和测试、整理基础数据和培训操作人员、系统转换和试运行、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评价。

52、系统测试步骤:测试一个系统的步骤可分为程序测试(正确性测试、运行时间和储存空间测试、使用简便性测试、程序功能测试)、模块测试(模块内部功能的实现情况测试、程序间的调用和返回情况测试)、子系统测试(子系统内部各模块间的调用情况测试、子系统间模块的调用、数据传递情况、共享数据冲突情况)、系统测试。

53、系统测试方法:

黑盒法,是将测试的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用例,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程序是否具备认定的功能(只能通过输入部分数据来测试软件)。

白盒法(结构测试),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选定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用白盒子测试模块时,要执行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径。

54、系统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直接转换,就是当新系统完成之后,规定在某一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的同时,启用新系统。当新系统不太复杂或原有系统完全不能使用时可以选择这种方式,此方式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适合于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系统。

并行转换,就是新系统和原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安全性较好,但人力和费用消耗较大,这就要考虑周密做好计划并加强管理。适用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分段转换,又叫向导切换,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分时段用新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替代现行系统。由于优点较多一般都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种分段转换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较高的要求。

53、74、100、107、113、134、140、151、156、184、186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推荐访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期末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 复习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