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完整文档)

2022年度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 2022-05-27 09: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完整文档)

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

社区教育是一个教育学概念,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社区实践活动,它因社区的兴起而兴起,随社区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也日益丰富。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使得社区教育走向大众,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作为社区工作的模式之一,社区教育还涵盖了社区调解和社区矫正。从社区自组织的视域考察,包括社区矫正、社区调解在内的社区教育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这里我们主要就社区教育和社区矫正作一探讨,社区调解我们将另作专门讨论。

一社区教育及其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1915年,美国学者德威(Dewav)提出了“社区教育”一词,并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社区教育理念和实践被社会大众接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社区教育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北欧国家普遍认为社区教育是“民众教育”,教育对象为成年人,旨在提高人文素质,通过教育,使得社区民众自觉参与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过程,形成社区成人教育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美国和英国将社区教育视为非正规的社区教育服务,是“一种教育工作计划一一教育意图完全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利益服务的,比如,设法使本地区成为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居住地”。日本视社区教育为“社会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加入有社区生活、社区问题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增加乡土情感,二是学校作为社区教育文化中心,要向社区的所有居民开放,并对其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日本的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依托。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的解释多是从教育和社会视角界定的,侧重从教育视角研究的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是一定地域内,政府统筹、社会参与、促进教育和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社区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立体教育网络”,“社区教育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教育模式”。“侧重从社会视角考察社区教育的学者则指出,“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会结合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国“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以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综合以上国外国内对社区教育的多种界定,结合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基于社区居民的需求,由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组织实施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面向社区范围内全体居民旨在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二)社区教育的特征

社区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言,有其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区性。社区教育的社区性是就社区教育的范围和对象而言的。一方面,社区教育的范围是特定社区,是由特定社区的社区组织、社区成员、社区工作者组织实施的,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对象一般来说限于特定社区的成员或居民。

(2)全方位。从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受众上考察,社区教育具有全方位性。社区教育的内容与社区成员的需求和社区发展关系密切,社区生活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社区教育即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员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具体包括涉及家庭生活的健康教育、生活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也包括技能性教育,社区教育的受众没有固定的人群,社区成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教育要面向不同年龄、行业、职业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人,社区教育应满足全体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

(3)全过程。从社区教育的历时性和社区居民个体的需求出发,社区教育是全过程的教育。社区对教育需求作出反应,教育也对社区需求作出反应,社区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社区教育的重点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但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居民受教育需求都能够在社区教育平台上得到满足。

(4)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最外围的具体环境设置是社区。”社区教育负有传递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生活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任务,是居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居民在社区中学,为社区而学,与社区共同进步。

近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社区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也愈发深刻,但从理论层面看,对西方的借鉴多于对本土经验的总结:从实践层面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社区自组织机制也未在社区教育中充分发挥。在社区白组织视角下,社区教育既是社区民众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社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居民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支撑力量。1995年,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强调:“没有社区的建设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一个强大的社区是医治各种社会疾病的基础: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教育,才能使社会持续性地发展。”“

(三)社区教育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国际社会重视社区教育对社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普遍认为社区发展是教育和组织的行动过程。社区教育的目标是在知识、行为和感情三个方面使工作对象有较大进步,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以社区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社区教育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体现在如下方面。

1.社区教育是社区共同体自我教育的自觉形式

社区教育是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的一种教育,本质上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是一项全体居民参与和受益的互为主客体的教育活动。居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既是社区教育的对象,又是社区教育的实施者,或兼任二者。这是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很大的不同。社区教育也不同于一般宽泛意义的居民个体在社区中接受的教育,如居民在社区中生活,耳濡目染,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和社区文明的洗礼,邻里相助、志愿者的奉献、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一件件发生在周围的好事都会给居民个体以教育和激励,都具有教育的意义。而社区教育则是社区共同体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由居民自主决定的一种教育,教育内容要服务和服从于社区成员和社区共同体的需要,教育资源也主要由社区提供,而且始终离不开社区居民的自愿主动的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角是社区居民自己,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对此提供指导,却不能强制性地干涉或全面介入。”“可见,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作为共同体自觉的行动,是社区共同体自我教育的自觉形式,也是社区实现自组织发展的自觉形式,

2.社区教育是培育社区自组织要求的“社区人”角色的有效途径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在微观基础上要求社区居民成为自觉的“社区人”,而社区教育是培育“社区人”角色的有效途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居民都是自觉的“社区人”,因为自觉的“社区人”需要有白觉的社区成员意识及角色表现。这就离不开社区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单位人”正向“社区人”转变,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社区不再只是人们的居住地,而日益成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社会需要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社区人”也将成为反映刻画人生内容的重要侧面。但“社区人”的意识、品格和角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社区环境中习得的,其中就包括耳濡目染无所不在的社区教育。教育使人自觉,社区教育使“社区人”自觉,不仅有了社区意识和社区成员意识,而且强化着“社区人”所应具有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行为模式。社区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社区意识的养成和行为规范的塑造,使社区居民形成具有通约意义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能够在社区生活中与邻里、居民彼此友善交往和合作,积极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并分享社区发展的成果。社区居民在社区教育中不仅实现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而且培养了作为“社区人”的自觉角色,这为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奠定了微观基础。

3.社区教育是社区自我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全体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现代社区教育更注重居民综合素质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社区教育又联系着居民、家庭、社区,统筹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资源,“社区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社区成员共同的学习场所和设施,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课程和活动,多元化的学习形态、途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密切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学到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而且有助于整体素质的提升。而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将是社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环境的改善乃至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的根本或关键。从这一意义上说,社区教育在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不仅起着“先导”作用,而且是社区自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四)我国社区教育主导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社区教育模式中,政府主导是主要模式,即由一定区域内的政府机构出面组织本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进行统一协调、筹划和管理,并负责提供资金和场所。“政府主导型模式”有助于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在条块分割和“单位制”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政府主导型模式”也便于整合和配置资源。以行政手段推动社区教育,也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但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教育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政府主导抑制了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发展,社会组织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社区居民、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参与积极性较弱。二是政府整齐划一的设计,难以满足不同社区的个别化需求特别是社区居民多样性的教育需求,容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甚至有可能使社区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这就不免带来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实施成本高、收益较低的问题。反观欧美等国的社区教育实践,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首先,各国政府“既有不干预民众教育组织活动的传统,又有在立法和经费上对民众教育给予坚定支持的责任”。美国宪法规定教育是地方政府管辖的事项,发展社区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州政府,联邦政府和国会主要通过立法施加影响,但社区教育旨在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安排、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政府机关更多的是幕后者、支持者。其次,在社区教育机制建设方面,它们依托社区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向社区成员渗透,通过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也培养出了大量社会急需的有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社区教育的施教者多是社区志愿者而不是专职的大学教授,真正做到了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社区教育的自组织能力,集中而具体地反映在它的交换价值上”。”在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实施上,欧美各国秉承市场经济法则,注重强调“无门槛”制度,面向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社区教育的行列。社区教育也在与社会系统的互动中,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而且有经济效益的回报,进入自组织发展的良性状态。

二、作为特殊性社区教育的社区矫正

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教育的内容愈渐丰富,承担的功能日益增加。20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在美国率先发展起来,并成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凸显。本章着重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视角就作为特殊性社区教育的社区矫正进行研究。

(一)社区矫正的涵义

通常矫正是指监狱通过惩罚与改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手段,使罪犯转化思想、改正恶习、增长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成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社会人所进行的活动。”而社区矫正则是以社区为平台,对实行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裁定假释的人员、缓刑人员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类犯罪人员以监外教育的形式进行思想、法制、社会公德教育,从而矫正其心理和行为,促进该类人员尽早回归社会。社区矫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监禁刑的弊端,减轻政府的经济压力,并更好地发挥矫正的作用。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活动。”以

(二)社区矫正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表征着社区共同体的自我治愈能力

狭义的社区教育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即以社区居民的未来为着眼点,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社区氛围的营造。广义的现代社区教育还蕴含预防性教育和治疗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正常生活的社区居民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的活动和过程,还包括社区纠纷调解和对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与措施,本章将此称作特殊性社区教育(二者关系如图9-1所示)。社区矫正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性,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社区矫正要求矫正对象的社区参与。因为矫正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矫正对象需参与所在社区的活动。另一方面,社区矫正目的的达成需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矫正需要社区组织、居民的广泛参与,将良好的社区文化,包括业已形成的社区行为规范、人生观等渗透到矫正对象身上。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矫正对象的犯罪、偏差行为的出现,不仅是个人因素,更有环境因素使然,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善,以社区共同体为平台开展矫正工作,有助于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社会总会有犯罪、偏差行为的出现,问题在于,面对这些需要矫正的行为,是否有以社区为平台的矫正?实施效果又如何?可见,社区矫正实际上是社区教育的特殊形式,也是社区自组织的自觉实现方式,它所表征的正是社区共同体的自我治愈能力。

图9-1社区教育与社区矫正关系

(三)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视城下社区矫正的发展

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社区矫正的发展及模式

社区矫正开始于美国,但源起于亚洲和某些欧洲国家的行刑传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社区矫正以治疗模式为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其理论预设是犯罪人是病人,因此对犯罪人不能施以监禁,应该把他们放在社区等处,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对他们予以身心治疗。社区矫正发展至今,按照其适用特点,可以分成三种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是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公众保护模式”。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刑罚模式”。社区矫正的决定多以法院命令的形式出现,要服刑人员强制执行。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更生保护模式”。更生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监禁机构中的服刑者,让尽可能多的罪犯在社会和有关组织的监督下进行社区矫正,这样不仅能降低执行刑罚的成本,而且还能使罪犯不与社会产生隔阂,有利于罪犯融入社区、重返社会。

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社区矫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机构主要是社会福利署。社会福利署具体提供三种矫正项目:感化服务、住院训练和社会服务令。社会服务令适用于年满14周岁、因触犯法例而可能被判入狱的罪犯。法庭在判处社会服务令之前,会参考感化主任的报告以确定能否为罪犯安排合适的工作。被判社会服务令者必须接受感化主任的监督和辅导,如其在服令期间有不负责任的行为,便会被带回法庭,重新判处其他刑罚。川香港地区社区矫正的理念,发动市民参与社区矫正的做法,颇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令和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感化教育方式等值得我们学习。

2.自组织视域下中国大陆地区社区矫正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大陆地区传统意义上的矫正服务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少年矫正制度,在实践中发展出社会帮教制度,矫正不是在有特定设施的机构内进行,而是在学校、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进行,被矫正对象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新型社区矫正的发展则始于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包括:按照法律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之顺利回归社会。当前,大陆地区社区矫正的主要模式有“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从社区矫正的目标看,“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都是为了提高矫正对象的改造质量,帮助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比较而言,两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主体承担者、工作理念和人员组成上都有所不同,“北京模式”的执行主体是司法局,工作主体是公安机关,虽然有利于保证工作的连贯性,但存在专业缺乏、人员不足、理念落后等问题,借助国家力量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改造,容易忽视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化需求;“上海模式”的执行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主体是社会工作者,有利于运用专业的理念和工作手法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关注矫正对象的个别需求和再社会化进程,但因为制度的不完善,“上海模式”缺乏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北京模式”是官办模式,“上海模式”是政府买服务模式,政府的投入费用均较高。

从自组织的视域来看,当前中国社区矫正的发展绝大多数仍然局限于他组织的发展模式,比如社区矫正政策的执行主体仍然是政府司法机关,但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社区基层组织,还包括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NG0、志愿者以及矫正对象亲属等等。实践证明,他组织的社区矫正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社区中多数居民和社区民间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居民在接受社区矫正任务、关心矫正对象、推动社区矫正方面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互动不够。社区矫正过程仅有社区中少数成员参与,且以“被动参与”为主。其次,在矫正理念上,强调矫正对象的被动服从,而没有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矫正对象的主动回归途径。在司法效率价值观指导下,社区矫正内容以思想教育为主,而缺乏技能培训,矫正对象获得职业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在社区的权益也尚未得到尊重和保护。再次,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还不能适应社区矫正的需要,如社区矫正过程中的公益性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所必需的场所、设备等还比较欠缺,社区也无法为矫正对象提供劳动场所和经济来源,实现矫正对象的经济融入和社区融入。最后,在社区矫正中,忽视了发挥社区文化的内化作用。社区文化是社区共同体的核心,也是社区成员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本源,对社区成员具有约束力。社区矫正如果忽视帮助矫正对象实现文化融入和认同,其回归社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视域下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若干思考

中国社区教育的历史发展已经说明“他组织”的社区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社区自我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我组织的教育。同时,从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学习的发展趋势来看,学习也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学习,终身学习强调人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责任性,自我导向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中继续教育的重要学习模式。因此,在中国发展社区教育,必须以自组织能力建设为依托,培养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社区教育机制。

(一)以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为依托,倡导确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观念

与传统的他组织、被组织下的社区教育模式相比,自组织的社区教育具有自主性、主动性、结构开放性、学习方式灵活等鲜明特征。在社区自组织的状态下,社区教育才能克服传统的他组织状态下的社区教育存在的弊病,如行政化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割、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造成的教育供需不平衡、依赖式社区教育导致的参与动力不足等等,真正地做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具体来说,当前的社区教育要以自组织为导向,针对社区的不同人群,成立各种不同的学习型组织。鉴于社区内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建议针对不同受众,调整教育活动层面。可组织社区内贫困户成立“自立型”学习组织,开展以政策宣传、法规教育、理论学习、医疗保健、观念转变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离退休职工成立“自娱型”学习组织,开展以音乐、绘画、学英语、徒步走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成立“归属型”学习组织,开展以法律知识、计划生育、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下岗失业职工成立“创业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成立“育人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家长讲坛,学生考前心理辅导,与学校、幼儿园联谊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活动中各取所需,切实获得利益,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此外,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还要改变业已形成的对学校教育的单一性认同,加大社区宣代和社会宣传力度,培养和引导社会各界确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目标,同样,社区教育也注重对人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行为养成及情感培养,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将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区建设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社区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如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完善社区功能,但社区教育还尚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其实,社区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社会化的育人活动,社区教育不仅是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方面。社区教育应为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服务,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也要为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组织、经济和环境的保障。

(二)发挥政府“他组织”的力量的支持

强调社区教育以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为依托,并非排斥“他组织”的作用,社区教育虽然是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教育的自觉形式,但其发展又离不开政府等他组织力量的规范和支持。

政府“他组织”的作用首先是体制和机制保障。在我国,政府不仅是社区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者,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直接推动者。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同样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介入。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社区教育运作内容包括教育方案的制定,教师和学员的组成,教学工作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经费、场所、设施等的筹备,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评估等。如果靠个人和机构的力量,难以完成社区教育的任务,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全国先进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践证明,“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是社区教育良性发展的机制保障。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支持社区教育,并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现实环境。

发挥政府“他组织”的作用还需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在社区教育中,经费和设施是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社区教育是社会福利性、公益性事业,也是政府推动的社区建设的一个部分,政府需要也必须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从公共事业经费或社区建设经费中划拨社区专项教育经费,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接受赠款和合理收费等途径,在民间解决社区教育经费来源问题。在社区教育创办之初,主要由政府拨款,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矫正被社区居民和社会认可,社区教育自筹经费的能力会不断增强,政府可适时、适度地减少对社区教育的直接拨款,改为项目资助或政府购买服务。

(三)“在社区教育”和“由社区教育”结合,“在社区矫正”和“由社区矫正”相互补充,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包括社区矫正在内的社区教育属于社区公共产品,现有的“板块制”体制”制约了社区教育发展和社区矫正的开展,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自组织能力,在大教育观念指导下,实现“在社区教育”与“由社区教育”结合,“在社区矫正”与“由社区矫正”相补充,发挥政府、教育机构、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工作者、居民多种主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实现“他组织”与“自组织”相结合。

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述的社区教育两结合情况并不太理想,当前社区教育与社区矫正绝大多数是政府在单方面推动,普遍存在“剃头刀子一头热”的现象,其中冷的一面就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偏低。从参与人数和参与人员的结构来看,两极化的参与情况明显,即所谓的“386199”部队,即妇女、少年儿童、离退休老年人。在社区教育中,中青年居民尚未经常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对中青年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家长学校和育龄妇女的教育,缺少对中青年人本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相比之下,驻社区单位的参与就更少。

因此,需要通过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使社区教育由政府推进型向居民自主参与型转变。社区教育是没有围墙的社会化教育,更强调人的各种素质的教育与养成,具有全面性、全员性的特点。所以,广泛的参与,是社区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自组织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从自组织的视角来看,政府确实是社区教育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但不应是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靠政府的外部组织力量来推进,在短时期内会有一定的效用,但缺少社区成员的广泛而积极参与,特别是中青年社区成员和驻社区单位的参与,就很难获得一个好的教育绩效。因此,需要大力强化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建设,形成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教育、在参与中自我组织起来进行社区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是社区教育能够满足其受教育的需求,社区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计划安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发动居民参与,并根据居民的受教育需求进行分类分层教育。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社区教育的内容首先应以中青年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把职业能力和技巧训练、就业指导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学生就业作为突破口,为我国再就业工程提供技术保证:社区矫正对象同时也是社区教育对象,通过技术教育,可以提高其认知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其次,针对家长举办亲子和婚姻教育,使家长学到有关家庭教育和婚姻调适的知识,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再次,开展健康卫生知识和生活教育,讲授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对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进行深层次的关怀,同时设立舞蹈、健身、体育、器乐等课程,使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其中,提升文化品质,塑造社区文化最后,开设提高居民的科学素质和环保意识的相关课程,为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打下基础。社区教育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在授课时间和授课形式上可以采用多时段和多手段的教学,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根据社区教育先进地区的经验,我国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适合采取专、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的方式。一些常规课程可以请专职教师和设立专职岗位,而一些社会实用性极强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适宜聘请兼职教师任教。同时,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聘请商业、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担任教师。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居委会的有关干部、社区学院选聘的教师,共同组成专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广大志愿者积极参加的社区教育教师志愿者队伍。选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承担授课任务,还要承担社区教育的管理和督导任务。而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由具有较高水平的居民志愿者组成,主要来源有社区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以及具有各种专长的居民。两支队伍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又兼顾了社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社区居民自组织能力的发挥,真正实现“在社区中教育”、“由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建设进步和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推荐访问:社区 矫正 能力建设 社区教育 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 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