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国际贸易论文范例

2022年度国际贸易论文范例

发布时间: 2022-08-21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国际贸易论文范例,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国际贸易论文范例

  篇1

  谈我国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概念、现状及特点

  文化产业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一方给另一方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或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购买外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或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入。目前,文化产业国际贸易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引擎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品在国际间流动的研究表明,文化贸易以指数级增长。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02年,英国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2003年,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1.5779万亿日元(约合134亿美元),文化产业出口贸易仅次于汽车工业;2003年,韩国电影出口额达3098多万美元;2005年,音乐制品的全球销售额是330亿美元;2006年,美国电影在全球取得258亿美元票房总收入。数据表明,国际文化贸易迅速扩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国际竞争越来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并且,因为文化贸易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无论文化商品还是文化服务贸易,都能体现文化创意元素的含量和价值,体现国家文化产业更高层次的竞争力,国家文化贸易的扩张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战略政策的重点。文化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状况非常不平衡,欧美国家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才刚刚起步,国际竞争力相当薄弱。

  国际文化贸易市场高度集中。1994-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文化贸易高度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图1、图2所示。

  文化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从文化产品的出口来看,2002年,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值(449亿美元)是其他所有国家出口额(90亿美元)的5倍。在文化产品进口方面,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分别从1994年进口市场份额的0.37%和3.1%上升到了2002年的1.6%和5.0%,增幅较大。但从产品进口金额上来看,2002年高收入国家(565亿美元)要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分类国家(72亿美元)。

  集约化经营成为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集团兼并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日益显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已超越了独门技艺或手工作坊,成为专业化、复合化的大型垄断性集团。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明显。文化贸易额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但这些贸易的绝大部分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这属于典型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它们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一国的出口项目中。

  版权交易成为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版权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版权贸易正成为国际文化贸易中强有力的支柱之一。版权产业在发达国家GDP 中所占比率约为3%-8%。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提供的不完整资料看, 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版权和许可证使用交易额大约是1012. 94 亿美元。但是,从不同文化产品的版权交易情况看, 远远大于1000 亿美元。目前,版权贸易主要包含图书版权、影视版权两大领域。促进国际版权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际版权制度的日益完善;二是文字语言表达的不同差异;三是文化信息技术的成熟。

  我国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国际贸易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小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而且真正意义上文化产品的出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商业电影的崛起和国外文化产品加工贸易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我国的文化出口增长很快,文化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但相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贸易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贸易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小。同时,外国的文化资本和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国外文化大国竞相抢占我国文化市场,对我国新兴发展的文化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结构不合理,逆差严重。我国文化商品在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中所占份额总体来说比例很高,文化贸易出口基本上以文化商品出口为主,而文化服务所占的比例很低,特别是核心文化服务在我国的文化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非常低。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结构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我国的文化贸易以文化商品贸易为主,文化商品贸易发展迅速,文化服务贸易实力相当薄弱。

  文化贸易的不平衡结构为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导致我国文化贸易出现巨大的逆差。2005-2009年,我国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见图3)。

  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大多是初级加工的文化产品,以其自身的要素禀赋只能嵌入价值链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片断,该价值片断进入门槛低,产品替代性强,基本上处于或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产品的附加价值降低,目前我国文化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地位最低、市场价值最小的生产环节,对中端的市场需求分析和高端的市场营销及衍生品开发等流通环节重视程度非常低,远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文化观念落后,企业性质单一,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众多文化企事业单位中,很多单位还处在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馆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也归入文化艺术服务类,但它们都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根本不属于文化产业。我国的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目前仍然主要依赖国家的财政支持,还算不上文化企业。开展文化贸易的主体是文化企业以及它们所打造的文化产品,它们走向世界不能主要依赖国内政策的保护,必须提高自身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具备适应整个国际市场的能力。文化贸易中版权的开发与管理问题突出。文化产业的创意性使每个文化产品都是独具匠心的。因此,版权涵盖了多样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和网络经济的增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发行渠道出现了很大变革,也给这些产品的盗版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盗版现象的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了部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最容易受盗版侵害的音乐产业、电影产业以及图书产业。

  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文化属于精神意识的产物,需要不断的交流传播文化,所以文化产业、贸易的 发展需要人口的大量集聚,需要通信、 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需要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以及城市雕塑景观等文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应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区域功能的规划,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新型产业集聚区。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构建新型城市化战略格局,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以增加文化消费支出

  文化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是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产生的需求。文化贸易的发展、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都需要以强有力的 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小贫富差距,大力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使文化消费成为我国代表性需求之一,为提升文化贸易在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扩大我国文化商品出口创造经济基础。

  (三)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优势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重心,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提升企业价值链位次。现阶段急需要积极开发和引进现代科技,以科技创新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达到全面增强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二是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战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我国极需引进和培养一批既了解中国文化,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行,同时懂国际融资和海外营销等专业知识并与国际贸易有着密切 联系的全方位国际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需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三是创立文化知名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就必须尽快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品牌,生产一批知识含量多、科技含量高、信息含量大,原创性强的文化产品,形成精品积聚优势,打造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才能做强中国的文化贸易。

  (四)发挥外资溢出效应并拓宽文化贸易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吸收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间接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 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以我国的资源优势来换取国外的技术、设备、管理等,实现要素间的有效转化,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合作的投融资运作方式,引导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民间资本以及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品牌等,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基金 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跨国文化集团。

  篇2

  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探析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必须制定一套正确的、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以维护中国企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世界上还没存在一个国家是实行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他们大多是采取种种贸易限制措施甚至保护主义政策。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

  一、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面对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新挑战、新形势,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的国际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今后的竞争行驶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利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因素在不断滋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道路仍然崎岖、坎坷。

  1.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新的形式。

  当今国际经济中,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不断推进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以各种新面貌涌现。国家之间的竞争开始与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国际竞争格局变得愈演愈烈。新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打着保护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保障全球共同利益等旗帜,利用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加进行变相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于这些新型的保护政策,其中,适用的最多的就是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沉重的冲击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出口企业,其影响不亚于反倾销案件的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同时受本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还没用能力主动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因此,绿色壁垒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极大。技术壁垒主要是信息壁垒的应用,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发达国家经常性的对一些技术规则、制度或标准进行修订,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上的落后、信息不畅等原因,往往在出口使遭遇技术壁垒,损失惨重。对于中国,目前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出口产品是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和医药产品等。

  3.新经济潮流呈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呈现出新潮流,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流入为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及后备资源。通过网络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新的经济运营和管理机制也相应的成立,同时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信息密集型产业,或开发信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信息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开发出新的市场需求。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分工机制,发展新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参与国际及地区分工,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是,中国一旦没有抓住这一机遇,也就必将使中国经济在新的国际或地区分工体系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

  4.国家干预与自由贸易化同步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也不断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呈现出自由化发展的趋势,可调节的有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在此时已成主流。但在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卷入到国际贸易中去,要么公开的,要么秘密的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从而达到扶持和保护本国的企业的目的。世界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上的博弈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位。

  5.外贸企业的竞争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1世纪以来,国际并购潮流盛行,新寡头经济形成,许多行业都开始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各国大型企业的全球性战略眼光突显。但现在,中国企业与外国的跨国公司的关系仍处在争夺中国市场的合作阶段。跨国公司不断的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使得中国已成为他们全球战略思想中的一部分,他们将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同步发展,从而促使中国经济更迅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使得中国外贸企业面临极其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同时,经济利益关系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政策协调能力失利,也加剧了中国外贸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使得国内企业很难做到一致对外。再者,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贸易结构的不断重组以及利益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中外企业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控制,使得中外企业之间敌友难分。

  二、中国国际贸易政策选择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

  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 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用争端解决机构(DSB) 保障自身的权益、建立反倾销应对机制等。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框架下, 国际上贸易政策的本质都是具有保护性的,并且在WTO 框架下的保护更具系统性、进攻性、合法性, 更难应对。中国加入WTO 后, 首先, 必须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贸易法律体系, 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 第二, 由于国内各产业之间在中国加入WTO后各产业的利益分配存在冲突,因此,必须维护好、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 促使社会的平稳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制定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措施。

  3.构筑中国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在倡导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对非关税壁垒的使用作了诸多禁止性规定。可是它的思维模式则是用规则、规范来消除贸易中存在的障碍,但同时它的规则、规范还允许在贸易中进行合理的保护。这些保护的手段主要就是非关税性壁垒的措施。比如反倾销、检疫措施、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等。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这些非关税措施的应用。因此,中国也应该在WTO框架范围内,巧妙地利用这些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构筑起除关税外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

  (1)加强对非关税壁垒保护措施的研究。

  要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对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的内容、结构、特征、出台时机、相互配合以及透明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当前特别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严防外国不合格产品、污染产品以任何形式进入中国。

  (2)加强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措施的协调和配合。

  随着关税税率的下降,非关税壁垒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外贸体制中关税和非关税的协调手段比较少,而且中国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已不能适应目前的保护要求。必须抓紧时机制定既为世贸组织所允许、又起到对本国特定商品进行保护作用的新非关税保护措施。在这方面,政府采购、反倾销法等是切实可行而又极为必要的。

  三、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过去, 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为应对世界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攻势,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竞争环境和本国实际国情、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质和方向制定一套正确的、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从而促进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允贵.趋于中性化加入WTO 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影响与贸易政策体系重构[J].国际贸易,2001,(7).

  [3]刘崇仪,丁任重.WTO 与中国经济[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课题组.创新外贸管理与推进四川跨越式发展[J].财经科学,2003,(6).

推荐访问:范例 国际贸易 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范例 国际贸易论文范例 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