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1篇)【精选推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1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2-12-03 13: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1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1篇)【精选推荐】

篇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落地以来,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标精神和内涵,是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为以后的小学思政课教学指引了新方向。

一、思想引领,明确育人导向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二、观念突破,改变育人方式

教师要突破原有观念,从“教书”转向“育人”,关注人的发展,课程教学必须从知识学习为主转向核心素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通知识内容和生活世界的堡垒,借用真实情境的导入,促进知识的情境化,以实现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素养育人重视综合评价

改变以考试为结果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标准,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培养标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和考试结果,同时更加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如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出真知,在实践的发展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总之,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从课程标准的学习中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还深入领会课程指导思想。我一定会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并结合实际,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上好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本次讲座由北师大韩震教授为我们从多角度细致讲解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韩教授本次修订的时代背景切入,为我们讲述了道法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务之急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在全新的道法课标中则具体地诠释了这一点,更好地体现了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其次,韩震教授将新旧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比对,并提出了六方面的差异,就新课标而言其更强调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关注因材施教,这也是对总书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相结合,更好地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课程内容向融合,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融合,强化的是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更注重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发现,找到生活中的点,与历史对接,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达到了“真学”的目的。

篇三: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适切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能促进生动发展的课堂生态的构建和学生主动探究。毛惠娣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对深入解读,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若干思考——以〈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为例〉》教育观点分享,受益匪浅。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内容,或完全抛开教材内容,走“拿来主义”路线,亦或是选择性地处理了教材内容等,需要教师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解决。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教材只作为一个范例,一种学习的文本。

所以懂得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及教学内容取舍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借助课堂所得回到生活中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同时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经验。在不同的时期,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思考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教学内容取舍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由点及面读教材,由面及点用教材。教学要依托教材,紧紧地围绕范例来解读编者的意图,从教材的范例出发,抓住这个点,深入地理解编者的意图,即面的过程。我们要设身处地看教材,推己及人用教材;同时以事论理挖教材,合情合理用教材。从“生活”出发,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篇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这个暑假的代名词即为热,用“万国如在洪炉中”来形容亦不为过。于我而言,便是静坐、反思、再学习的绝好理由,是啊,“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正好利用足够的闲暇时间,认认真真地通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年新颁布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新的课程标准,细化了培养目标,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强化了道法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道法课程的内容结构,研制了道法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的衔接,同时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对于我们所有的道法老师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身为道法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是所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的指向标。它告诉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在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方面的认知还有待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其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一、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内容较为严谨抽象,若是直接将这些理论内容展示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给予一定的指导,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涉及到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还有相当的内容学生都没有实际接触过,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可能意识不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到的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多种资源进行有效融合。

1、教师认真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材只是媒介,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且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真正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教师要注意各学科间的整合与应用。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拓展教材之用。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开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努力提升扎实的专业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耐心等待学生转变、进步和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引导其表现本真、在引领与关爱中走向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2、平等待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学生平等对话,展开心灵沟通,在心灵的碰撞和思维的互动中,实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进而让学生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区、法院、剧院等,实行跨学科多资源融合,理论链接生活,学生在丰富、立体、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履行规范、锻炼才干、提升技能。

打铁还需自生硬。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身为道法老师唯有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完全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在受教育阶段,学生除了是学生这一层身份外,还是社会中的人,会受到社会中众多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道德与法治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是大社会,我们道法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还是在教师。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深谙自己肩负重任、任重道远。

篇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校生活。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认识到新教材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所以,《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内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观点,成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有时还会起到逆反的作用,这种教学存在不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而《道德与法治》提倡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关怀儿童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课程理念由学生被动说教转变成学生亲近学校,家庭和社会,“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体验活动,这要比教师闭门灌输讲解效果更好,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体会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新教材解读与使用讲座提纲,从道法教材的特点,单元主题的指向,教材栏目的组成及法制教育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怎样才能将活动园、交流园、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知识窗、小贴士等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道法教学过程中。这对我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认识到联系实际,紧扣主题,灵活使用教材的实效性

通过示范课,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紧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能干些什么,从而认识到要珍惜时间。老师联系实际,让学生大胆,具体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感受父母的温暖。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爱孩子了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适合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设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道德素养,奠定科学合理的道法观念。

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法课堂的宝贵经验。

篇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些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要求:

第一,确定的教学目标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

第二,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符合人类共同价值。

第三,知行要求明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出这三点要求,我认为我们依然要延续之前的大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等,通过大任务来承载大观念,以主题、活动、项目等任务的实施来实现对原理、法则、态度等大观念的掌握,以任务驱动整合知识,坚持从真是情景、真实生活出发使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中生成、在实践中落地。

篇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篇八: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通过观看韩震教授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解读,对课程标准有了新的体会。学科教育需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德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的成长需要个性的培育,但是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把握自己。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所以我们既要“求同存异”,又要“聚同化异”。德育是培养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的,因此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消弭差异性,超越多样性,以便塑造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德育过程是塑造“我们”,而不是制造“他者”。

通过本次学习,我明白了要使教法学法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的实际行动,就需要多方合作,打破壁垒,互通有无,建立一体化构建与推进的工作机制,让道德情感能够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

篇九: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版《课程标准》,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又能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进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要求及学习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教师,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更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标为指路明灯。研读新课标,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下面我着重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这四方面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全面落实有关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教”。

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这就是“教什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这就是“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要政治立场鲜明,二要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典型实力,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紧扣时代主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暑期学习道法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

4、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十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段的思政课担负着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任务,所以在新课标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规定的: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这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所以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说到教学我们总会自然的联想到上课,一提到到上课我们又会自然的联想到学习,再一说到学习我们又自然的联想到知识。所以我们通常对于教学的思考,对于课堂的把控都会把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作为核心和出发点,但在众多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确是个例外,因为这门课程的重点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课堂目标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认同了什么。不是把学生教会了,而是把学生说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总想着要教会学生什么,把知识的传递作为重心,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课堂教学的组织,这样肯定会让课堂背离《课标》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把“观点认同”作为出发点,认同—接纳—践行这应该是我们课程的学习逻辑,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处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养中扩充知识。

二、做好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在教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会这个大天地中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人和事,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能拘泥于学生的生活圈子,要帮助学生看到他能看到却看不明白的和他还没有看到的,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升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我们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达成。

三、做好教材的处理和加工,让教材有血有肉“活”起来。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课话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正确观念,都是结论性的表述,理论性较强,虽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说服力不强。其实《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我们的具体教学来说,是为我们打了一个架子,这幅骨架是我们教学的指引和方向,是我们课堂的灵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它却有点枯燥,有点晦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这幅骨架及时补充“血肉”,让他变得鲜活,变得形象,变得可感,这个“血肉”是什么,就是具有时效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实例,让学生在新鲜,生动的实例中理解教材的观点,不但可以提升认同感,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推荐访问:标准版 义务教育 法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1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学习心得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学后感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