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项目管理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10篇《项目管理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项目管理论文 篇一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较为复杂、繁琐,涉及到的信息量也非常多。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就要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本文就此展开围绕着项目管理方法这一中心展开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虽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在现代化背景下,只有顺应时代发展,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而项目管理则是要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1项目管理方法概述
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管理和实施两个重要部分。其中管理是实施的重要依据。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而且项目管理方法能够渗透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每个施工环节中,起到充分约束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另外,虽然建筑项目管理方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在新时期,若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出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势,就要此积极探索新途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创新,从而使其能够与市场发展、企业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落实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需要由专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落实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工作范围,从而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内容,并能够在大方向上引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最重要的是项目经理还应当能够详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约束、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并能够深入项目管理实际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详细地说,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包括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等。除却项目经理外,项目管理还需要其他责任人,来共同分担、负责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之,只有落实责任制,才能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2.2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多,且涉及到各个部门、施工环节。为了确保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还必须在健全人员机构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项目管理的每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①在完善管理制度之初要明确最初的管理总则,明确项目管理目标、制度制定依据、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作用等。比如在项目管理目标可以设定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全方位加强项目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工程项目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弘扬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的方式是集团公司直接管理和授权委托分公司、直属项目部进行管理。集团公司直属项目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分公司(含直属项目部,下同)的工程项目由分公司管理。②要在制度中明晰施工现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的详细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项目管理制度中,会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划分为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每部分管理内容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指出管理方法、原则等。以工程竣工管理为例,不仅仅要明确竣工验收条件,还要明细其工作细节。如在工程竣工后,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都要参与到竣工验收中,且每个单位需要提交的资料、完成的工作都要进行详细规定。即便是简单的竣工资料编制,也要指出其编制表格形式、填写要求、立卷、装订等具体要求。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每个管理部分的详细划分,便能形成完整、细致的项目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也能够根据具体制度要求落实项目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③在项目管理制度中,还应当提供一些标准的管理表格,并将部门联系等内容纳入到管理制度中,真正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总的来说,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只有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2.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要做好项目管理的控制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掉一些不利因素,确保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①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则,尽可能地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确保项目管理的可行性。通常可以通过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来应对建筑市场的变化。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工程项目内容,重新选择管理方式,并根据市场规则明确项目管理标准,真正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水平。②应当加强建筑项目管理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一般情况下,相关部分应当主动参与到建筑项目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如果发现其中的不规范之处,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另外,长期实践证明,对建筑项目管理进行监督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③在建筑项目管理环节中,要真正落实控制工作。例如在投资控制中,要采用科学的控制方式。毕竟投资控制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第一个难点,且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资金因素也较多,很容易就会产生投资风险。为此,项目管理部门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投资控制工作。比如在建筑项目投资前,就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量化分析,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影响因素,从而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最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应当重视加强对建筑项目管理的控制,最终提升项目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2.4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进行建筑项目管理也应当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减少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简化管理工作流程,最终提升建筑项目管理的质量。信息化也是当前建筑企业的主要工作方向。况且,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仅能提升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源。为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项目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深入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从项目招标、开工验收、安全施工到工程变更,再到安全检查,全过程都可以实施信息化记录与管理。如某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总计划、月计划、订货单、材料库、退货单、盘点、供应商评审、常用合同、分包合同、租赁统计表、管理费用明细、预算科目、预算反审、产值表等等多项功能,能够真正改变传统建筑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简约、快速的项目管理。另外,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此建筑企业要大胆尝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并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从而提升项目管理的管理质量。这不仅仅是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不断融合的必然结果。建筑企业只有顺应这一潮流,在项目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保障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相关单位要重视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应用方式,并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质量,使其能够真正助力于建筑工程管 https://m..cn/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管理论文 篇二
一、材料方面
施工材料进场后须严格控制,与计划和图纸必须相符。施工队领取材料时,应持有由施工技术人员填写的材料领取计划单。焊接H型钢梁、柱的主材大部分是定尺板,使用前必须确认用处,找到相关图纸核对无误后再下料。辅材要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氧气、乙炔等气体不用时应关闭主阀,防止割把处氧气、乙炔气带因为老化而漏气;割把不切割作业时也燃烧着,这也是浪费;焊接方面,坡口的大小不均匀,焊道宽窄不一样,焊条使用量也就不一样了;现场扔下的焊条头有两、三公分长的,也有五、六公分长的,扔长的就是浪费,焊工应注意,项目部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控制。
工程要想降低成本,就得节约材料,人人把关,要科学合理的下料。材料这一块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百分之七十多,甲方供主材这块一般要求我们是3%的损耗率,各种加强筋板下料时优先用废料和边角余料,所以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负起责任来,把好材料关,把工程成本降下来。
二、安全方面
冶金行业不安全因素很多,所以集团给我们每个项目派一名专职安全员。然而抓安全的工作需要项目全体人员共同来完成。施工技术人员分配施工项目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详细的写下来,管理人员去现场检查时如发现安全隐患须立即处理,该处罚的处罚。尤其在吊装时要详细检查夹钩、绳扣是否安全,吊装方案需有关人员做下来详细研究达到万无一失,进入施工制作现场和安装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须佩戴安全带。
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应该搭设防雨棚,做好接地,以防漏电。施工人员不准随便接拆电源,如需用电,须找专业的电工进行处理。安全员要经常到现场检查,发现哪有安全隐患及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不听劝告的可通知施工队长或者工程部长进行处理。严重的可进行经济处罚。每周的全体安全大会须严格执行,并做好安全会议记录。项目部须要求施工队每天自检安全,从意识上促使大家做到安全第一,并且要监督施工队内部成立安全小组,每天上班前都进行安全喊话。现场用电设施都要做好防雨措施,该挂警示牌的都得挂上警示牌。安全要天天讲,一人安全全家幸福。安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所以我们一定得把安全抓好。
三、质量方面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队使用材料方面一定把好关,材质不能错,Q345C、B锰钢板焊接时应该使用E506焊条,而且使用前须先烘干,放置在保温筒内再使用。坡口按图纸要求和规范执行。焊接时防止有夹渣、气孔、砂眼、咬边等缺陷,确保焊接质量,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坚持“谁焊谁负责”的原则。如发现施工队在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工程部应责令该队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出现施工队不配合,工程部可以另派人员整改,所需费用从该施工队工程款中直接扣除,情节严重的工程部应责令其停止施工,甚至责令其退场。
除平时注意工程质量外,工程部应每周进行1~2次全体管理人员参与的质量检查,要将各队的质量分成等级,以流动红旗的形式进行表扬,在例会上将各队的质量进行公布,做到奖惩分明。工程部应督促施工队成立质量安全技术组,对他们进行培训,从思想上、技术上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从根源上把质量抓好。质量是企业信誉的保障,是企业生存能力的保障,须我们高度重视。
四、工程技术管理方面
项目应该对施工队伍进行考核,在哪施工过,干过什么项目。施工队伍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的好坏和进度快慢,同时会影响项目部和公司的形象。项目部应根据施工队伍的情况,合理分配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不能无准备冒然施工,给施工造成安全、质量隐患。
施工图纸到达后,工程部应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把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并在图纸上用铅笔标记出来,以便和设计院进行会审。在问题没有解决前,工程技术部要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把问题落实到实处,及时解决。图纸问题解决后,工程部应根据蓝图的技术要求及工程的进度来计划人力、机具用量,人员的到场时间,该单项工程的管理机构等,并应打印装订成正规文件,及时上报甲方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须按专业、按分项编制用料计划单。
工程用料单要有统一的格式(封皮上填写项目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图纸号、编制人、审核人、日期等),材料计划提出后上交甲方审批采购。材料到场后按规格型号堆放整齐。工程具备条件后组织人员、机具进场。根据整个工程工期要求人力、物力、机具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对各专业施工队进行全方位管理。掌握施工队的施工能力,不仅从质量上、进度上控制好,还应从生活上进行关心,要让各个施工队围绕项目部。
我们的项目部就是一个团体,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有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要多学、多问、多看,掌握更多的本领,公司的发展就靠你们年青人了,何(英水)总讲,不久的将来你们都能成为项目经理或有用的人才。
项目管理论文 篇三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也随之不断增加。软件开发早已从早期的“小作坊”式向“团队协作”式转变,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作为项目组灵魂人物的项目经理,要更深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软件工程管理和其他的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软件是属于知识产品而不是实物产品,其开发进度和质量很难估计和度量,生产效率也难以预测和保证。因此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就必然涉及到使用软件工程的理念对软件项目的管理,好的管理方式不一定能使项目完全成功,但是一个不合适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导致整个软件项目的失败,所以在项目开始前期,制定好一个良好的项目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2.需求管理
2.1客户需求分析
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客户的需求是首要的,我们不是用户,所以有的时候具体细节是我们没有办法考虑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通过最终客户来了解具体的客户需求。一个缺乏详细需求分析的软件项目,必定会导致系统不能实现预期的功能,使得项目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而需要在后期进行昂贵的修正。
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可以让我们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少走很多的弯路,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了解了客户的需求,能够提高软件的友好性,易操作性,易用性,从而来提升软件的质量。
2.2需求成本管理
客户需求的满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对于客户的需求,要尽量地予以满足,但也不是一味地不顾技术实现上的困难而迁就客户的无理要求,在需求管理进行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成本问题,因为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需要花费时间去努力。在尽量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要约束客户需求,因为需求虽然不能被冻结,但是应该要被收敛。
2.3需求内容传达
有了具体的需求以后,需要和软件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务必做到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客户需要什么,确定软件开发的整体方向。
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严格说来又分为两点,一是项目的总体进度,另一个是每个程序开发人员的个人进度。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度是建立在个人进度的基础上的,由个人进度累计而成的。
项目的总体进度应该由项目经理通过制定软件项目进度表来控制和调整。制定软件项目进度表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根据提供软件产品的最后期限从后往前安排时间,其二是根据项目和资源情况制定软件项目开发的初步计划和交付软件产品的日期。项目经理当然希望按照第二种方式安排自己的工作进度,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场合遇到的都是比较被动的第一种方式。
个人的进度是软件开发人员个人的责任和职责所在,进度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开发团队的事情。个人进度和全体进度只是着眼点不一样,它所以反映的实质都是一样的,而个人进度更是总体进度的基础,没有了个人进度何谈总体进度。个人进度管理是进度控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进度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总体进度推进情况。
4.成本管理
项目经理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不仅仅要为了把握项目的总体进度,更加要把握住开发的成本,如果开发的成本超过了,那对于团队的开发来说不能盈利,而不能盈利的开发也就意味着失败。
成本管理要根据团队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的具体要求,在现有的资源下,在保证项目的总体进度、质量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对软件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和分析等管理,务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在强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不得不再次提到需求管理的重要。因为若是需求不能尽可能的详细和准确,将会造成项目上的反反复复,不仅致使开发人员加班费的支出成本增加、项目总体进度的延误,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身体、精神上的双重疲惫。
5.风险管理
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谓的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因遇到不可预知的资金和进度等问题而产生的对项目的影响。常常会使我们发生进度迟缓,成本增加,甚至是软件项目彻底失败的危险。
风险管理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管理的环节。我们可能无法根除风险,但是我们如果加强对风险产生的危机意思,对项目有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进行预先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从最大限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而这个就是我们风险管理的目的。
6.问题管理
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声不响、埋头苦干,务求自己将问题解决的做法是很愚蠢的,因为软件开发要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就开发人员而言,一旦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要自己努力研究解决办法的同时,也要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向项目经理反映,而项目经理可以会议中,把问题公开出来,借助大家的智慧来寻求解决的方案。总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问题反应渠道,及时解决某个开发人员的困难的同时,也将经验发布给其他人员。
7.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也可以说成是版本控制管理。有人把配置管理称为软件开发的一种艺术,配置管理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产出物,包括代码、各类文档、会议记录等等进行标识、追踪、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一些沟通合作之间人为产生的错误,提高生产率。
8.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在控制成本、完成进度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完成软件的开发工作。让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过程,都在项目经理的掌握之下,能够按照预期的时间,成本和质量完成。学习好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软件项目的成功。
项目管理论文 篇四
1二维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我国现阶段的项目管理体系采用以CAD为主要工具并结合项目管理方法,为了和采用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区别开,本文将其称之为二维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工程项目管理发生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旨在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在既定的资源限定下,实现项目的工期、质量、投资等目标.传统的项目管理流程存在着如下几个缺陷:
1)项目各阶段相互割裂,导致项目信息割裂,前后阶段的信息不连贯,对参与各方来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信息交换方式杂乱,是一种分散的信息交换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各个参与方必须与其他所有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才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出去;
3)各参与方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多数流程是企业内部的,从项目整体角度来说,缺少协同工作的平台;
4)项目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存在,给项目信息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二维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这些弊端降低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也给建筑业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不便.而BIM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二维项目管理实施流程中的这些缺陷.BIM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有效整合了建设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项目属性信息以及管理行为信息,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各参与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对于大型项目与异形项目来说,BIM的管线综合能力以及施工模拟等技术可以提高各参与方对项目的主动控制能力.BIM数据库为建设项目的协同管理提供了基础,为建设项目参与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另外,BIM模型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完善,跟随项目一起成长,使业主能够真正实现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各参与方的BIM管理流程
二维项目管理流程是一个长流程,从项目前期开始到项目运营维护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项目管理中更多的是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而在项目管理中,事前控制也被称之为主动控制,是效率最高的环节,但在二维的项目管理流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BIM技术强大的管线综合能力以及模拟能力能够为项目各参与方实现事前控制提供基础.鉴于此,可以基于强化事前控制这个原则来构建新的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工程项目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参与方执行,只有各个参与方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能顺利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
2.1设计单位的BIM流程
在传统二维CAD设计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信息之间没有关联性,所以一旦发生设计更改,相应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都必须手动修改,这就导致设计团队很大的精力都放到了改图上,而且很容易出现漏改、前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设计周期、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另外一个缺陷就是,各个专业的设计是分开的,等最后施工时才能发现各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而基本上碰撞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BIM参数化建模的特性及其强大的管线综合能力,设计单位不再需要被动地等待施工时发现问题再做修改,而是可以提前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并修改.对于小型简单项目,BIM的管线综合能力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在大型项目以及异形项目等复杂项目中,BIM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2施工单位的BIM流程
施工单位主要利用BIM虚拟建设的功能,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防患于未然.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进行管线碰撞检查,提前排除构件间的碰擦,调整设计,不用等到实际施工时发现问题才进行设计变更;另外可以利用BIM模型的4D模型进行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安排好资源的采购与组织,避免资源的冲突.同时BIM技术还可以与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网等其他高科技相结合应用到施工管理的现场跟踪中.在新的流程中,施工单位的前期成本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实际开始施工时间节点有所延后.实际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反复进行施工模拟,排除构件间的碰擦,安排后期施工中所需要的施工安装空间.通过细化施工方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单位还需要通过模拟优选出比较合适的施工方案.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前期的成本与时间会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与传统模式相比,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是,施工单位能实现成本动态管控.在BIM模型中,构建信息不仅包括几何尺寸、材料信息,价格,供应商等施工成本信息也包括在内,结合无线射频技术,施工单位可以实时跟踪项目进度,从而可以实现成本的实时动态管控.
2.3业主的BIM流程
现阶段BIM的应用与发展,业主是BIM技术的最大获益人.同时,在新的项目管理流程中,业主也起着主导作用.BIM的应用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加强了业主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有效克服了业主方工程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对业主来说,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成为可能,特别是运营阶段的管理.对于建设项目来说运营阶段是时间最长的阶段,也是成本花费最大的阶段,从长远来看,BIM在运营阶段的运用是未来BIM给业主带来利益最大的阶段.运营阶段的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设施三方面的信息,分别是法律(建筑编号、出租信息、各项法规等)、财务(运营收入、折旧、维护成本等)和物理信息(来源于交付时的各项运作参数).利用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空间与设施运营管理,实现能源管理、设施维修、租金管理等功能,全面提升BIM的应用价值.业主单位的BIM流程如图4所示.业主运用BIM技术的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业主通过招标选取能够进行3D设计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业主的意图设计出可行的3D设计方案;然后业主进行施工招标,要求施工单位能够提供3D的投标方案,并根据3D投标方案进行评标,选定出合适的施工单位后将设计单位交付的3D模型移交给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模型的维护与扩展,直至项目竣工完成后连同项目一起交付给业主;最后,业主根据此模型进行项目的维护与运营.
3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构建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BIM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流程是协作式的流程,发生的所有管理行为都是基于同一个BIM模型.不管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是在同一个模型上进行扩展与应用,最后交付给业主的除了实物外还包括BIM模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与工作内容还是与二维项目管理流程大致相同,BIM在项目管理中的改变体现在对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改变.信息流程的改变是指由传统的分散式信息传递模式转变成基于BIM数据库的信息传递模式,各参与方只需将信息数据提交至BIM信息数据库,其他各参与方就可以获取项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BIM数据库中获取自己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交换模式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路径,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业务流程的改变主要是指与传统项目管理流程相比项目管理任务前移.用BIM的管线综合以及模拟施工,可以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有效降低工期、成本增加的风险.
4结语
BIM技术可以为建筑业带来全新的发展,但是它的效用在现阶段尚未有效地发挥出来.BIM的应用对项目管理的流程改变是BIM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该问题,文章从传统项目管理流程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各参与方的BIM管理流程构建出新的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为BIM的推广与运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章所构建的管理流程还需要实际案例来验证与完善。
项目管理论文 篇五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了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基于不同大学生素质与需求的多层类论文定位,以及包含分类准确和指标量化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论文质量监管的多元化奖惩机制、灵活弹性的毕业论文时间管理等内容的大学生毕业论文项目管理路径法,提高新教改环境下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多层类;论文定位;项目管理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为此,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并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毕业论文作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其总体质量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这对于高校、学生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
毕业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属于一项涵盖学校教学管理的定位、目标、机制与实践,大学生多层次文化素质、个体化需求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性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和考虑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层次化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和多元化”需求、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差异化与责权利险不统一、学校毕业论文定位导向与传统管理机制的不合时宜性等重要内容与影响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优化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次类别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基于责权利险一致性的毕业论文项目管理路径法,为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新思路和立体化解决方案。此方法对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教学管理都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2]。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形式重于实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论文文本不规范、文献格式混乱等众多方面[3-6]。针对这些各种类型问题,研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案才是解决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研究学者主要从学生、导师和学校等不同维度给出了科研能力差、学生就业压力大、实验设备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大学生个人素质因素[7],指导能力有限和责任心不强等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合理的论文教学定位、论文管理流于形式等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8]。为此,表1详细列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改善和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低劣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以系统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外部社会环境下招聘单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考察需求、学校对学位论文定位与质量评价管理、导师在学位论文创新性等方面的指导过程与绩效考核、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责任态度等众多方面因素,采取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建设选取一套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导师为主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分类定位与项目管理路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维度上各种影响因素的积极叠加效应。
二、多层次类别的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
毕业论文属于科研学术论文,为此在评价标准中常常列有“创新性强或理论前瞻性好、新颖的求解思路、有应用价值、有硬件实验验证”等关键指标。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精英教育转入为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仍Υ笱П究粕毕业论文这种高度的质量标准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行不通的。此外,不同科研素质水平的指导导师在这些模糊的、空泛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指标标准的理解和把控上也具有相当的差异化和争议性。
总的来说,定位不明、分类不清是当今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和重大挑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两大主要特征的大学生教育需求,应改变传统精英化教育的单一培养模式和目标,根据学生文化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中低、兴趣专长与自我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培养多层次性人才[9]。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定位应按照学习成绩划分高、中、低三档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来设定为三种不同层次类别,如表2所示。其一是针对专业文化基础相对差些、写作素养相对低、科研能力相对弱的少部分大学生,故其毕业论文定位要求是基本的专业性、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训练,学习科研论文的一般方法和规范,初步尝试做学术性的研究,论文教学培养目标是普通科研素养型人才;其二是针对综合文化素质能力相对较好的大多数大学生,其毕业论文定位要求则为学习科研论文的一般方法和规范,创新性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来解决或改善实践应用问题,初步尝试做学术性的研究;此论文教学培养目标是问题导向的实践应用创新性科研型人才;最后则为针对专业知识扎实、写作素养和科研能力等较为优异的大学生,其毕业论文定位要求是学习科研论文的一般方法和规范,在专业技术问题上拥有新颖的求解思路或优化方法,或者理论创新性好;其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技术研究型人才。
由此可知,相对于单一化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定位导向,多层次类别的论文定位与导向不仅仅是契合了当前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文化素养和自我定位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特点,有效改善或解决了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论文自我认知偏差、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论文课题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性、论文质量要求与时间精力付出程度的一致性、论文质量评价考核标准的单一化及其理解差异化、论文指导教学的师生间紧张冲突关系等众多实际问题,而且他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会导致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问题,反而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水平。
项目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目的对湖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xx年6月至20xx年1月,以区(县)为单位,对湖北省8个地级市的54个区(县)隶属的相关卫生行政组织和城乡基层卫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键知情人86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70.1%的调查对象认为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够用,且城市地区认为经费不够用的比例更高(P<0.05),85.2%的认为经费拨付方式是合理的,74.5%的认为经费拨付周期是合理的;43.9%的认为将经费作为工资发放不合理,76.2%的认为作为工作补助发放是合理的,73.2%的认为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地方;80%以上的认为绩效考核是合理的,有75.7%的认为绩效考核与经费拨付挂钩是基本严格执行的;在13项项目中,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健康管理等项目被认为花费经费较多且完成情况不太好。结论湖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偿标准偏低,经费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科学测算服务项目补偿标准,并提高经费管理科学性,促进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绩效;城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在整合传统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的国家卫生计划,旨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自20xx年以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得到了普遍的开展,并取得巨大的公共健康成效。随着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向全人群覆盖,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逐年提高,项目工作内容也日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也正在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重心。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2]。本研究于20xx年6月—20xx年1月,通过对湖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因素,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次调查以区(县)为单位,共抽取湖北省8个地级市的54个区(县),对抽中的区(县)范围内的相关卫生行政组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及相关医院的关键知情人进行问卷调查,每个机构由1~2名关键知情人进行问卷填写。本次调查共回收950份问卷,有效问卷868份,问卷有效率91.4%。1.2方法在阅读文献和专家咨询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实施的特征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4个方面:(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筹资与拨付情况;(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情况;(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等。现场调查由湖北省卫计委组织,以函调方式完成。问卷逐级回收后交由课题组负责核对和整理。1.3质量控制问卷设计之前,进行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设计内容考虑到地区特异性,以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此次调查由湖北省卫计委负责组织,以确保调查的严肃性;在问卷收集上来后,调查小组再逐一核对,以保证问卷无填写质量问题。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频数资料使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此次调查对象共包含868名关键知情人。调查对象来自城市卫生组织的有205人,占23.6%,来自农村的有663人,占76.4%;调查对象所在机构中,来自乡镇卫生院的最多,共663人,占76.4%,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人,占15.7%,另外,来自卫生行政组织的62人,占7.1%,其他7人,占0.8%;调查对象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0~10年、10~20年、20~30年,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24(25.8%)、235(27.1%)、327(37.7%),大于30年的仅为82人,占9.5%;调查对象职务为乡镇卫生院负责人496人(57.1%)、城乡公共卫生科负责人232人(26.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89人(10.3%)、卫生行政人员51人(5.9%)。2.2经费管理2.2.1经费的筹资与拨付(表1)调查结果显示,70.1%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并且城市和农村回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认为经费不够用的比例更高;认为经费拨付方式合理的有740人,占85.2%,认为经费拨付周期合理的有647人,占74.5%;关于经费拨付渠道通畅情况,调查对象认为是通畅有815人,占93.9%;关于经费及时到位情况,有592人认为一般或者不及时,总共占68.3%,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经费拨付通畅性和及时性不够(P<0.05);同时,有63.2%的认为经费是足额拨付的;而认为拨付给村卫生室或卫生服务站的经费需要制定最低比例的有437人,占50.4%。2.2.2经费的分配与使用(表2)调查结果显示,有84.3%的人认为经费支出是有依据的;认为将公卫经费作为职工工资发放不合理的人数有381人,占43.9%;而认为将公卫经费作为工作补助发放合理的有662人,占76.2%;73.2%的认为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2.3绩效考核(表3)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有761人,占87.7%,认为绩效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有779人,占89.8%;关于绩效考核和公卫经费拨付挂钩是严格执行还是有所变通的问题,75.7%的回答基本严格执行,17.2%的回答与部分经费挂钩,2.4%的回答只作为奖惩依据,4.7%的回答仅作为参考依据。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表4)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花费经费较多项目前五项分别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占比分别为14.3%、13.7%、12.0%、11.7%、、10.6%;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不好项目前五项分别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占比分别为14.5%、14.2%、12.4%、9.7%、9.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70.1%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经费不足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众多研究表明[3–4],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居民卫生保健需求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随之增加,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标准偏低,不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善。因此,当地政府应该科学地测算补偿成本,为精确补偿提供证据,以弥补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消耗的实际成本,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达标现象。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此次调查中,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的比例更高。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普遍高于农村地区,这是由于城市地区的人力成本、消费水平以及卫生保健需求等高于农村地区导致的[4–5]。因此,在制定最低补偿标准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城市地区经费补偿标准,以满足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认为经费拨付方式和拨付周期不够合理的均在15%以上,这说明经费拨付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经费拨付不合理,会导致经费滞留在财政单位,影响公共卫生经费运行的效率,而经费的延期拨付也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6]。建议精简经费拨付流程,减少中间审批环节,缩短经费拨付周期,以提高经费拨付效率。其次,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经费的使用存在一些“乱象”,将经费用于人员工资发放也存在争议,这是由于经费的支出范围不明确导致的。建议出台全省统一的经费支出细则,明确界定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比例,制定基本公卫经费专账管理制度,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进行独立核算,以加强对这部分财政资金的财务管理。同时,设计将经费作为公共卫生专职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及补助等发放比例,给基层卫生机构更多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去完成项目工作,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使用规范性和激励性[7–8]。通过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花费经费较多前五项和完成不好项目前五项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慢性病、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管理是经费花费较多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的工作完成情况也欠佳,调查结果与张德勇、梁小华等研究[9–10]大致相同。而且,虽然精神病管理花费经费不多,但完成情况却不好,这与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政府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标准的测算时,也应该进行各项目成本的测算,合理地制定各项目经费补偿比例[11],使经费向具有较高成本效益的项目倾斜,比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孕产妇管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以期达到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另外,要根据当地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实施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避免在实施过程中求大求全且浅尝辄止的问题[12]。此外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核标准和办法不够合理,考核结果与经费挂钩严格度不够等方面。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引导性和针对性,还要考虑地区特点的差异性。在考核体系建设中,要按照“分级授权,逐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上级考核机构、机构考核团队、团队考核个人的三级考核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绩效考核的结果要严格与机构的经费拨付挂钩,机构内部要制定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团队要细化个人绩效考核指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的绩效考核上,且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待遇挂钩,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项目管理论文 篇七
摘要: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施工项目的管理,它不仅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水平,阐述了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措施,从而更好的规范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行为和方法,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施工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研究;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工程利润也不断的降低。对工程施工项目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是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增强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施工项目管理是属于一次性的特定任务管理,这主要是由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较高的效率完成项目施工建设,实现项目目标。工作中遵循项目经理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建设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施工项目可以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保证企业获得应有的经济利润。下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立足于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开展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遵循这条生命线,实行质量效益型的企业发展战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项目也日益复杂,也增加了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难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进行总结和调整,从而适应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集经济、法律、技术等为一体。要完成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从施工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这三个方面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加强质量的监控,有效的防止施工质量的问题。能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牢牢的树立质量意识,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等手段,认真的管理好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严把质量关,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要想控制施工的质量,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素质,对与施工中的很多专业问题认识不清,在现场指导施工的过程中完全是乱指挥,这样往往会造成重大的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只有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
同时,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质量管理原则,层层的分解质量管理总目标。根据每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的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实现职责清楚、目标明确。如果分项工程在施工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经验不足,要提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样板工程或者实验,然后再确定施工的内容。
二、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建筑行业是易于出现安全事故的高危行业。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完成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起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必须按照规定在施工中设立专职的安全员,负责落实和监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充分的协调和利用各种资源等。设置的安全管理单位要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择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一定要可以吃苦耐劳。应该尽量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不能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随便的设置一个安全管理机构。
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主抓一个“细”字,强调一个“严”字。必须认识到安全工作应该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安全事故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特别的注意,不能出现“以包代管”,或者“只包不管”的情况。安全教育是施工前的必修课,特别要重点对普通的农民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注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自觉在平时的工作中遵守安全行为准则与建筑安全政策法规,规范日常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适时、适地的组织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严密、严肃、严谨、严格和讲求实效。
同时,还应该对安全技术加大投入,在施工前建立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中标后,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和技术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施工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工程的施工工艺、工期安排和设备选择等实际情况,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要选择最科学的施工设计,有效地保证衔接好各道工序。优先安排关键工序和关键工程,确保工程进度。
整个工程造价中,材料费占了60%以上。材料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的盈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材料管理不严格,遗失材料以及采购不规范,高价引进材料,质量不合格,采购数量过多,造成闲置浪费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采购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十分的重视,严把质量关。此外,人工成本也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开支,要对人工费签证程序进行规范,杜绝人情工,减少零星雇工,科学控制人工费用。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用工。坚持“立足市场、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部门,定额用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对劳务人员实行规范的工作考勤,避免出现怠工和窝工现象。因为,施工过程涉及的部门众多,对于成本的管理很难协调统一,经常出现互相扯皮的情况。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在工作中严格地落实奖惩办法。要把成本管理与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关心成本控制工作,深入的理解自己负责施工部分的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时时注意成本管理。
四、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
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都是根据施工方案编制的,但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往往会出现偏差。
所以,应该定期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了解最新的施工情况。
对于施工中影响施工进度各种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施工可以按进度计划完成。从开始进场施工之日,就应该狠抓进度管理,划定各分项的完成时间,调整和控制实际施工的进度。如提前不对工程施工进度综合协调和策划,就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项目开始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要认真的熟悉合同文件、工程图纸,了解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项目的质量和工期要求等各种信息,还要根据工程项目和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一份施工计划,施工的进度要符合企业的施工能力。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工具、技能和技术等手段,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获取最大限度的效益。施工企业应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寻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秦建国。项目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施工企业管理,20xx(07)。
[2]蔡德利。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方法和措施[J]施工企业管理,20xx(07)。
[3]李辉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J]建材世界,20xx(04)。
项目管理论文 篇八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工作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施工前,加强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就是指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应该进行的组织人事工作和制度建设。如工作人员配备、企业内部分工与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事先获取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源为前提,通过调查统计,获取一手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得出结论,才能为项目管理机制的形成和项目建设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统计工作的开展,全面地将各类信息参数化,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有效掌握项目建设整体情况,规避潜在风险。
(二)项目施工中,进行全程控制
在建筑项目具体施工全过程,同样应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对施工环节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尽可能完整、实时、详尽的收集之后,将它们形成有机结合的信息链,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的结论不仅对当前施工项目,而且对下一期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起到反馈、指导作用。在招投标中,应当充分利用统计分析指标来开展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运用统计学知识,通过客观规范的信息搜集,运用科学的数理分析方法,对项目的标的、投入、成本、资产、负债、利息、工资等进行量化评估,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经济效益分析。在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来制定质量指标、技术参数,?对比在建建筑项目关键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质量水平的具体评价,找出与质量指标、技术参数的差异,确定质量偏差,及时整改。在成本控制环节,通过统计调查与预测,对可能出现的因人工、材料或设备价格上涨等造成的成本超支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做出成本控制计划。
(三)工程结束后,综合分析评价
建设项目大多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相关项目数据庞杂。工程后期,进行项目统计,将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与汇总,建成数据化的施工资料档案库,方便后期的财务审计工作。
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统计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上所述,统计工作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建筑企业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统计工作就是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然后用图表展示,企业在统计工作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统计岗位的设置不够明确,业务不专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中并不存在专职的统计人员,很多部门在设置统计人员都是跟其他岗位进行混设,人兼多职,职责不够明确,并且人员调动频繁;从事统计工作的也非专业人员,他们并不掌握统计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难以对项目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提供统计咨询等。
三、加强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工作
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保障统计工作部门独立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权限。统计部门通过统计、审计,对欺瞒行为,一经发现,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统计部门对建筑企业各项目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统计,形成统计报表后,可以不经由其他部门而直接统计结果上报给领导层,为其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配备专业化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人员,可以有效解决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统计问题,让计划统计发挥指示器、校正器之功能。另外,企业还需构建一套科学化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形式,规范统计人员的行为。通过采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技术,系统、真实反映项目进展情况。
(二)引入信息技术,优化统计工作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的变革中,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运用。在建筑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也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在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加速了企业与外界的网络沟通。这样可以让统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也可以让统计分析结果更为便利的呈现给企业其他部门,给出相应的决策参考。
(三)形成部门合力,做好全面统计
项目统计作为建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项目全过程,涉及人事、财务、安全等环节,为了共同做好全面统计工作,各部门需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让权、放权,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以便让统计部门迅速、准确获取所需统计数据和资料。
(四)进行管理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
建筑企业在进行统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时,首先要科学分工,要确保必须是专业的统计技术人员,设专人进行项目统计,并让他们充分了解与项目相关的计划、图纸、资金、财务等信息。其次,加强统计人员管理,统计岗位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避免统计数据乱报、错报与瞒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另外,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统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建筑企业应该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建筑施工、造价知识。
项目管理论文 篇九
一、基于Excel的关键路径求解
根据项目活动清单和单代号网络计划图各节点最早开始时间(ESi,以i节点为开始的各项工作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早完成时间(EFiiij=ES+D)、最迟完成时间(LFi以i节点为结束的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间)、最迟开始时间(LSijij=LFD)、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的活动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其中j节点最早开始时间{}jiijET=maxET+D,当j=0,ET=0j;最迟完成时间{}ijijLT=minLT-D,当i为最后一个节点时,iiLT=ET;活动总时差ijijijTF=LF-EF。每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刻为其紧前活动结束的时刻,对于有多个紧前活动的。作业,其开始时刻为其多个紧前活动都结束的时刻。每一个活动结束时刻为开始时刻与该项作业实际用的时间之和,实际作业时间等于计划作用时间减去缩短的时间。
在计算节点时间的基础上,即可对各活动的时间进行计算,整个项目最后的工期等于所有活动最后结束的时间。总时差为0的作业活动为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依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在Excel对应单元格中编写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获得各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实际完工费及项目的关键路径,经计算可得项目的关键路径为A-B-I-J-K-O-P-S-T,总工期为185天,总费用为384300元。
二、总工期最小化的规划求解
本项目中,每项作业活动存在最短作业时间,活动费用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那么当实际需缩短总工期时,那么哪些作业活动的工期可以缩短,在缩短作业活动工期的基础上,项目总工期是多少,项目关键路径是否会发生变化。对于项目总工期的优化可以利用Excel教学规划求解工具进行求解,求解时需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进行多次反复迭代求解,从而可以得出最短的项目总工期、总费用、缩短作业的活动及其缩短的时间和费用。为了便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增加最大可缩短时间变量、实际缩短时间和活动工期变动费用,最大可缩短时间等于作业时间与最短作业时间之差。
对于本例,在关键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进行优化,规划求解的目标函数为总工期最小,规划求解约束条件为各作业活动缩短的时间为大于0的整数,且小于等于最大可缩短时间。通过Excel教学规划求解优化,优化后的关键路径为A-B-I-J-K-O-P-S-T,优化后最短作业工期为167天,总费用为578400元。通过与原项目工期比较发现,优化后的工期缩短了18天,这些都体现在关键路径的活动上,具体缩短的时间为:作业A和O各缩短1天,B缩短3天,I、K、P和S各缩短2天,J缩短5天,但费用增加了194100元,此时体现了项目三角形的原理。
三、限制工期和费用下的优化求解
在实际中,项目有可能受到总工期的限制,也有可能受到项目费用的限制,也可能既受到项目工期的限制也受到项目费用的限制。这就需要合理安排项目作业工期,需要确定哪些作业活动时间需要缩短以及缩短的时间,以使所采用的方案既能满足总工期的需要,又要满足项目费用的约束。下面以总工期不超过175天,费用不超过450000元,规划求解的目标函数、参数和约束条件设置为项目总工期小于等于175,项目总费用小于等于450000,各作业活动缩短的时间为大于0的整数,且小于等于最大可缩短时间。通过Excel教学规划求解优化,优化后符合条件的总工期为172,总的费用为448847.5元,关键路径为A-B-I-J-K-O-P-S-T。优化(后,各作业活动发生工期变化的为:A、O、P和R各缩短1天,S缩短2天,B缩短3天,J缩短5天,其中R为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进行项目管理决策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管理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等九大要素。而将Excel教学应用于项目管理的教学和实际中,可简化分析过程,准确得出分析结果。同时Excel中众多内置的函数在给我们的数据处理带来方便,完成大量计算工作和进行计算结果分析。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讲授的内容重点突出,简化计算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提高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项目管理论文 篇十
投资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内外因素,从事项目活动的主体往往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控制。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有时不但未达到项目主体预期目的,反而使其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有时又会给他们带来很好的机会。所以投资项目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带有风险,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项目主体就必须了解和掌握项目的风险来源、性质和发生规律,进而实行有效的管理。
一、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
1、项目风险。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使其不确定性比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大,因而项目风险的可预测性也就差得多。重复性的生产和业务活动若产生问题,常常可以在以后找到机会补偿,而项目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风险,风险大多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壮大,最大的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早期,早期阶段做出的决策对以后阶段项目目标的实现影响最大。为减少损失而在早期阶段主动付出必要的代价要比拖到后期阶段才迫不得已采取措施好得多。
2、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班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鲜明的总目标。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要求项目管理班子采取主动行动,而不应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被动地应付。项目管理人员在认识和处理错综复杂、性质各异的多种风险时,要统观全局,抓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将威胁转化为机会。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尤其是加入WTO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项目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有效管理的方法
1、目标管理:就是根据投资项目的目的和任务的总要求,明确划分各阶段的分目标及其岗位责任制,并且给出评价分作为目标实现效果的标准,激励项目参与者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具体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以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
2、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科学的全面质量、全过程和全员的管理。它不仅要对项目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而且要对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它要求把项目的总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做到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使职责分明,在项目的各个时点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这样,投资项目就能顺利地完成各项目标,达到预期的投资目的。
3、激励机制的设计管理:投资项目的运行过程是所有项目参与人之间由利益冲突而引发的一个连续的动态博奕过程。对于某个已定的投资项目,由于每个项目参与者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即自利行为。他们的自利行为不仅取决于他们各自的个人偏好,而且取决于资源的配置规则,不同的配置规则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行为。如项目参与者在控制权大而剩余索取权小时,就会出现败德行为;在控制权小而剩余索取权大时,就会出现怠工行为等。对于特定的投资项目来说,项目参与者的个人自利行为准则是一定的。那么如何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使项目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观行为造成的客观结果正好达到投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激励机制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以上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必将大大降低投资项目风险,顺利地达到投资项目预定的目标,从而实现投资项目在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或一定的收益下风险最小化。项目管理论坛
三、规避投资项目风险的策略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投资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不利后果也比较严重,而且又无其它策略可采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来规避风险。如果通过风险测度发现项目或项目目标的实施将会给项目带来重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者又不能通过其他有效的办法来控制风险,这时就应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如基本建设项目中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等。风险回避在消除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由风险带来的收益,而且失去了其他各种投资机会。因此,在采取回避策略之前,必须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2、风险控制。即在项目投资中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的程度。它是建立在对所有可能风险给予明确分析和测定后实施的对抗措施。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已知风险和可预测的风险而言。在实施风险控制策略时,最好将项目每一具体风险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单个风险减轻了,整体风险就会相应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就会减少,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不可预测的风险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为了能够直接控制,可以把这些风险从将来移到现在。如为了减少生产期维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来保证建设质量,以减少生产期维护方面的风险。此外,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主要控制威胁最大的几个风险,因为有时高风险是由于风险的耦合作用引起的,一个风险减轻了,其他一系列风险也随之减轻。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又称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是通过若干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人承担。实施这种策略转移风险的同时,也转移了部分可能由风险带来的利益。转移风险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出售。就是通过买卖契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在让度给股东和债权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由他们分担了一部分风险。②发包。就是通过从项目执行组织外部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而把风险转移出去。如在项目建设期,将工程以一定的价格完全承包给承包单位,这样可以降低风险。③保险与担保。保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该项目公司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在事故发生时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担保则是指其他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的一种承诺。通过这种承诺,项目所有者就把由于承包商行为方面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转嫁给担保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项目管理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推荐访问:项目管理 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10篇 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