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6篇)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6篇)

发布时间: 2022-05-30 15: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6篇),供大家参考。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6篇)

目录

1.大力推动节能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

2.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7

3.全面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13

4.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5

5.使用海洋为媒介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17

6.碳达峰碳中和的“力道”几何为好? 21

大力推动节能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提高能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从全过程、各领域坚持和强化节能工作,从源头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能源资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工作任务偏重,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节能降碳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节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坚定不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节能的源头把控作用,以较低峰值水平实现碳达峰,推动我国能效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节能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效率偏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点所在。要进一步发挥节能提高能效的倒逼引领作用,严格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节能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从供给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能源粗放利用现象突出,能源安全保障仍承受很大压力。从需求看,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xx%,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面对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亟须把节能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途径。

节能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我国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新动能,也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二、扎实推动“十四五”节能降碳重点工作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们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统筹做好“十四五”节能降碳总体设计。研究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工程、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印发加强全社会节约用能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将“十四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压紧压实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xx.x%的目标。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能耗双控管理措施,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强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政策的有效衔接。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摆在节能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业领域,深入推进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工艺革新,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交通运输领域,打造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建筑领域,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建材,加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公共机构领域,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提升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研发推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节能降碳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布局一批节能降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全民行动。加强节能低碳全民教育,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发挥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作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形成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

强国际能效合作。积极宣传中国节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南南合作等机制,带动先进节能技术产品、标准、业态模式走出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效提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不断强化节能降碳工作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

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强政策协同、健全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动节能管理、服务、监管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严格节能目标责任。严格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全国和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形势监测预警,定期发布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对高预警等级地区实施窗口指导,对能耗双控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督促其控制“两高”项目投产建设节奏。

健全节能法规标准。加快修订节约能源法、节能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从源头严控新上项目能效水平。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监察,强化节能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地方实行用能预算管理。

完善节能经济政策。健全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以节能为重要导向完善绿色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建设。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快推进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

夯实节能基础能力。健全能源计量、统计、监测制度体系,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逐步推动节能降碳领域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分析应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按照党***、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能源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坚决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牢牢保持战略定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增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举措。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能源活动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能源发展一头连着物质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跨越能源转型变革这个关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高质量保障这一需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水平,坚决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高耗能高碳排放老路,切实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以能源行业深刻变革支撑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突飞猛进,到“十三五”末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历史性降至xx.x%,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xx.x%,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x.x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一,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体量大,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在基本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后,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成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走好这条路,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能源事业,更好把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低碳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努力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

积极推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选择。随着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xxx多个国家提出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自顾倾向明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交往受限,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履约践诺成效低于预期,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勇于担当、勠力同心。我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提振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士气,促进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得到有效落实,有助于寻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各国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大力加强科学谋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强化战略思维、拓宽战略视野、做好战略设计,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统筹处理好三大关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衔接,努力保持科学合理、协调一致的工作力度。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更好运用改革发展办法一体推进生产供应和减碳降污,着力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减排进程,以减排约束倒逼行业创新,推动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把发展和减排的目标关系统一于保障能源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要求。统筹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自觉把局部利益放在整体利益中把握考量,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落实行业任务的根本遵循,以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保障,更好发挥走在前、作表率的带头作用,努力作出更多行业贡献,切实把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关系统一于全国一盘棋。统筹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统筹谋划进度安排,既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又要从务实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问题入手,聚焦用力打好歼灭战,努力积小胜为大胜,切实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时序关系统一于实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明确能源碳达峰思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稳步推动能源碳达峰。科学设置战略目标,紧紧围绕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xx%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xx%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xx亿千瓦以上等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能源碳排放、消费、效率等行业指标进行深入论证测算,主动认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努力做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树立起科学合理的目标指引。明确聚焦战略任务,坚持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两大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严控煤电项目,严控煤炭消费,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不断扩大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大力压减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费,以高质量的供需互动促进任务有效落实。加强政策措施保障,结合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制订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储能、政策体系等分领域措施,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抓住用好关键期窗口期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xx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窗口期。奋发有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坚持节约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切实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加快煤炭减量步伐,严控煤电项目,积极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减煤限煤,大幅压减散煤。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增速,科学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全面实施油气绿色生产行动,大力推进油气输送降碳提效,积极推动油气加工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碳捕集技术研发应用。要确保“十四五”时期化石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较“十三五”进一步降低,实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xx.x%的目标。

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迭代发展,稳步加快替代力度和节奏,切实让绿色低碳发展的成色更足、分量更重。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产业,优先推进东中南部地区风电光伏就近开发消纳,积极推动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和“三北”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化开发,“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要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主力。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战略作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发展安全高效储能技术,扎实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建设智能电网。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和政策支撑保障,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强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站建设,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全国电网格局,完善区域主网架,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用户投资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双向调节作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完善电价和电力调度交易机制,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完善符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配套机制和市场模式。

全面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在***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发展方式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是实现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全面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美丽龙江”‍建设和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提供强大的绿色动力支撑。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省作为生态大省、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对接,科学制定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形成“x+N”的行动方案体系,系统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科技、国资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年度工作任务,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体现龙江担当、作出龙江贡献、实现龙江振兴。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引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省内高校围绕我省实际需求建立并逐步完善培养体系,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严格实施能耗双控管理,把住新增用能关口,科学高效用好我省宝贵的能耗指标。

第三、以结构优化调整为重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夯实优质煤炭资源接续基础,加快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如期完成散煤削减目标。发挥地缘优势,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供给。

第四、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等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科学制定符合省情实际的生态系统增汇发展规划,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托专家力量,加强碳汇基础性研究。创新机制模式,大力发展碳汇经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建议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x个方面积极行动,构建“三位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加快构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确定基本权利义务关系。二是针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涉及的碳排放交易、适应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条例和部门规章。三是做好现行与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使之与新制定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并消除已有立法之间的冲突。四是鼓励地方就气候变化立法,探索符合本区域的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创新性制度和具体措施,从而构建起以应对气候变化法为核心,重点领域条例、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

建立政策文件体系,解决实施路径问题。出台《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见》,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明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基本路径、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机制。出台《关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实施行动计划》,瞄准xx年攻坚期,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此外,还要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继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着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升级,加强能评、碳评等前置性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交通领域降碳增效,提高铁路、水运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建筑领域绿色转型,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标准,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积极培育碳交易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同时,建立完善初始分配、价格形成、排放核查与配额清缴、监督管理、纠纷处理等机制,健全企业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巩固提升自然碳汇,大力发展人工碳汇。

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解决执行层面问题:一是针对钢铁、建材、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建立覆盖生产、建设、运营、运输、消费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二是对于涉碳行业,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碳排放指标,并依据其重要性分列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等。三是鼓励地方、行业出台地方性标准和行业性标准,进一步丰富碳排放的技术标准体系。

最后,应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将相关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领导干部培训体系。

使用海洋为媒介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和积极践行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气候治理目标已经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积极行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作用

海洋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海洋是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吸收并存储大量二氧化碳和热量,也是全球重要食物来源和经济增长引擎。另一方面,海洋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科学研究发现,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和热量造成海洋酸化、海洋暖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极端天气增加,导致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沿海城市安全受到威胁,产生重大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此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利用、海洋碳汇功能对于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海洋领域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xx.x%、xx%。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重点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海运业、海洋生物资源等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海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

大力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风电和海洋能在内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潜力巨大,可成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一是加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有序发展海上风电,推动潮汐能和波浪能等规模化利用。建设xx、xx、xx、xx、xx等海上风电基地,推动海洋风电向深远海布局,降低海上退役设施的环境、安全和经济影响。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和规划引领,适时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制定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提出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框架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适应技术发展状况的具体政策解决方案和多元化方法,多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三是开发藻类作为可持续生物燃料的潜能,支持藻类生物基燃料技术研发,努力突破生物质能技术瓶颈。

发展绿色低碳的海运业。全球贸易的xx%通过海运完成,船舶和航运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优化船舶用能结构。建立健全船用低硫燃油、液化天然气供应体系,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提升岸电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船舶,推进制度性、技术性减排。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完善船舶压载水管理机制,强化对到港船舶污染监管力度。加强船舶灰水、黑碳、温室气体和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升船舶排放控制水平。此外,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清洁能源发动机制造等技术攻关。大力促进智能航运发展,突破一批制约智能航运发展的关键技术。

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产品是重要的低碳食品和优质蛋白质来源,20xx年我国海产品产量为xxxx.x万吨,全国人均占有量约为xx千克。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并减轻农业用地压力。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挖掘藻类价值,寻求新的蛋白质来源。加强海洋渔业管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逐步压减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洋牧场。深入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积极开展水产养殖国际合作。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蓝色碳汇储碳量巨大、储碳效率高、碳储存周期长,特别是海草床、红树林和盐沼等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碳汇功能。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和复原力。探索建立流域、沿海、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有效发挥海洋的固碳作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建设连通性强的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风险,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防控海洋塑料垃圾。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有偿使用和无居民xx保护制度。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推动建立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提升海洋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一是加强海洋气候变化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开展海气相互作用调查研究,深化对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技术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二是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机制,全面提高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能力。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海洋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三是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观测和评估。完善观测和服务网络,开展海平面变化等海洋领域气候变化的科学监测、分析评估和影响评价,以确定气候适应型可持续发展行动。

碳达峰碳中和的“力道”几何为好?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会议的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提出一个传统但又重要的环境经济命题,即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平衡关系。事实上,这个环境经济平衡关系的命题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始就已经存在,而且还会一直持续于整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全过程。事实上,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度减碳”和“减碳不足”这两种倾向都会不断出现,干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基于各界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高度关注,我们理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问题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力道”究竟维持在什么水平为好?

有关这个问题,经济学理论上早已经给出“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那就是做到投入产出上的“均衡”,只要实现了各种投入资源在边际产出上的一致性,就意味着各种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也就实现了福利产出的最大化(最优化)。就此而言,作为一种既定的发展战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资源配置的结果是,在科学测算相应碳减排量的基础上,形成国民经济各项资源投入的约束条件,然后从中找到一个资源在各部门(其中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部门,比如可再生能源发展)之间进行均衡分配的“最优”政策路径,这个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最优政策路径”,就是在回答碳达峰碳中和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碳减排水平”。但根据笔者的相关研究,在众多可能的可能政策框架中找出这个最优政策路径,牵涉的参数与变量非常之多,参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之复杂,如果仅仅通过模型对这些参数与变量做简单的假设,并形成时空上的资源投入和配置结果,基于不确定性因素,这一结果往往在大概率上会偏离未来碳达峰碳中和实际所需要的碳减排水平。既然很难精确地知道“最优”的碳减排水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来决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力道”,即厘清碳减排相关行动主体的选择边界,把这个决定权直接交给碳减排主体呢?

理论上认为,是碳减排相关的市场主体在决定减排的资源投入水平,而从市场的各种表征来看,资源在碳减排上的投入是否“均衡”,其关键在于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简单而言,就是上述边界究竟给政府和市场本身创造什么信号或提供什么激励?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必须兼顾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积极性的准公共部门。一方面,从环境外部性角度来看,政府要在克服碳排放所带来的外部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对各种碳排放的外部性进行必要的规制和限制,经过多年的各类宣传、教育、普及和督察,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在各级政府形成共识,而且也已经成为约束政府行为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也为各级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推动与落实中发挥作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二,从经济金融角度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则有着很强的市场属性,原因是绝大部分的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尤其是产业链下游环节,都是与生产消费息息相关的“私人产品”,从各种工业产品和服务一直到交通、建筑、电力等供给部门,都是个体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和服务,理论和事实证明,市场仍然是最好的配置工具。其三,还有一些环节同时具有公共和私人的双重属性,如碳排放权,经过数十年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研究推进,已经被证明是可以在政府和市场的混合规制下展开配置,而且这是最有效的配置方式之一。碳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最典型的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混合型政策规制工具。

由此,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碳达峰碳中和”力道如何最合适,有两个层面的答案。

一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究竟如何划清各自的边界,什么属于政府的干预范围,什么是市场配置的对象和范围,以及在市场配置过程中,政府究竟履行什么职责?这个边界对于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力道”极为重要,重点是要对市场的作用做充分估计,市场总会比较容易放大某个发展趋势的乘数效应,造成一些大起大落,但市场同样也有好处,最终会形成一个较为有效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把最合适的资源配置到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因此有必要将私人品属性较高的资源定价、资源流向和配置等工作交给市场,而政府则主要负责哪些公共属性为主的环节,比如大力鼓励碳中和技术创新、管控碳中和经济金融风险等。就此而言,只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有机分工,那么,这个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力道”就是合适的。

二是政府干预过程中的工作力度问题。如前所言,政府主要负责克服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那些公共属性、外部性、风险性较强的环节,进而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时间表,以及开展气候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等,那么也就带来相应的工作力度和程度问题。一般来讲,各级政府以及不同政府部门由于职责在肩,都会实施有利于自身部门目标的政策,如资源环境部门更多关注减排目标的有效性,如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等指标,经济金融部门则更多关注减排过程的有效性,如成本收益性或经济金融增长的激励相容等。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各司其职本身无可厚非,但碳达峰碳中和的某种“本位主义”在结果上就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顾此失彼,使得碳达峰碳中和直接相关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以及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失衡”,以致于产生“运动式减碳”,并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制定政策评估制度,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展开完整的政策评估,从全局出发,利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举措进行评估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决策。

总之,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过度减碳”和“减碳不足”等不同形式的“运动式减碳”都同样有着极大的危害,“过度减碳”可能通过大宗商品市场在短期内冲击到经济金融的发展平衡,而“减碳不足”则又有可能拖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损害经济在中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纠偏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边界,做到各司其职,并协同平衡各方力量,最终形成合力。

推荐访问:相关评论 中和 汇编 碳达峰碳中和议论文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论文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