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本课题研究主要探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多积累好词好句来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实践问题。1、作文教学的困境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17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研究主要探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多积累好词好句来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实践问题。
1、 作文教学的困境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但如何具体落实这种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初中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目前,中学生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心理定势。具体表现是: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之后,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或抄袭敷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话可说,文章干巴巴的,毫无文采可言,整体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原因是他们的阅读积累少,写作基础较差,质量也不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差,没有“底子”。学生有了习作内容,但怎样表达出来,学生的困难还是很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积累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很多原因,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无法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更缺少优美的语句和恰当的表达方法。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和见识,在阅读中、生活中积累佳词靓句以供写作之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很多学生谈“作”色变,一大原因便是“袋”中无米。因此,如何解决“米”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学生作文语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针对目前在相当重视写作教学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们这所学校,有着非常特殊的情况。学生都是来自各个乡镇,平时,通过考一考,做一做,感觉成绩还行。但一参加县级以上的作文比赛就显出差距,获奖一二等奖的学生很少。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提供孩子们更多的机会,我们觉得《多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的实践研究是相当必要的。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呢?如何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地为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而服务。
3、学生作文质量不高。作文用哪一个词,哪一种句式来进行表达,是学生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而多积累好词好句,并且多加训练,我们以为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办法。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对中学生来说有很大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4、如果学生注意了积累好词好句,多分析,多比较,就能使学生注意用词的准确,注意遣词造句,然后把积累的词句运用于作文中,而这样既会使学生的表达更生动,更具体,也会使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增加其对学习的信心,形成一个“积累——分析——比较——运用——再积累”的良性循环。同时,教会学生积累后,并使他们尝到积累词句所带来的好处,相信就能培养他们看到好词、好句就会摘录下来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写好作文,继而能掌握、学好语文这一门学科,而学好中学语文,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开发潜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作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但积淀素材,是一项沉甸甸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引导学生选择一种高效、高质的积累的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此,我们确定这一研究课题,以期通过一年的实践,让学生能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继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
我们想谁都知道“铁棒磨成针”、“水滴石穿”的道理。我们想学习其实也一样,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只有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才会有好成绩。要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
关于积累的定义:在XX年版初中、高中大纲中,均有“重视积累、感悟、熏陶”等表述,这是它的最早出处,也是对它的最粗略的表述;此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对积累概念作了较多的运用性解说;到XX年,新修订的高中大纲对积累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又有了新的发展,包括语言积累,古诗文积累、生活积累。
写作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是主动性的表达。比如说,读了一篇故事,应该概括故事的内容;看到发生的事,应当能清楚、清晰、生动具体的表达描述出见闻。
1、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作文表达确是如此,如果没有很多词汇的积累,那是很难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多了,说话写作也就能出口成章了。
2、 “多积累好词好句”这一方法,就能很好地丰富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都知道内容决定形式,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文章内容真实、充实是根本,而真实、充实的文章需要适当的形式(包括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4、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1999年,一名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参加高考,在山东省数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度山东省文科“女状元”。她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就四字“勤学不辍”,广读博览,文学、历史、哲学、科技,无不在她的阅读视野之内,她也因此而储备了出色的阅读写作、分析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一举获得成功。多看书,多积累,还会怕什么呢?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研究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统计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行动研究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多读书,多摘录,多积累,然后教师及时引导、总结,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摘抄本比赛,从积累到运用,最终达到提高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目的。
3、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以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人才为总目标,通过对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准和丰富学生作文语言,提高作文水平,为今后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各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① 使学生明确积累好词好句的目的和意义。② 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词句的方法。
a、美词积累法。词语积累较好的有词语接龙法。即把一个词的词尾与另一个词的词头接起来以便于记忆。 词语集合法。即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记忆、积累。
b、美句收集法。按写作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妙句,描写人间真情、自然景色的美言,讲述人生哲理内涵、理想与信念 的佳句等等。
c、讲述故事法。即用讲故事的方法积累词语。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有些成语来源于一个典故,如果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得牢了。
d、生活积累法。引导学生从中生活积累语言,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看电视、看报纸、阅读家里收到的书刊时,专门摘录名言名句、优美的词语和巧妙的修辞方法、歇后语、俗语、民歌等等。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作文就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③ 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词句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
④ 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语文基础知识容量,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下基础。
⑤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多借鉴好词好句,语言要生动、隽永。
4、研究内容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倡导学生多读书,多摘录,多积累好词好句。
②、教师对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活动及时引导、总结,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摘抄本比赛。
③、引导学生从积累好词好句到把所积累的丰富美、靓句充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作文语言靓起来,最终达到提高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目的。
5、研究步骤:
⑴、研究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调查摸底,加强理论学习,制定实施方案。
⑵、研究实施:(XX年10——XX.7月)
a、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词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b、在掌握了方法,养成习惯的基础上多展开交流、训练,如学生作文的交流“佳作共赏”等,大家集体对作文进行相互评价,结合自己的积累说说怎样给作文添色,使作文语言更加优美隽永,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言简意赅,做到学以致用。
c 、在学生已积累了部分好词好句后,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倡写作时多用好词好句,不仅句子要完整生动,而且语言要隽永,意义蕴含丰富,言简意赅,返璞归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⑶、研究总结:(XX.8——XX1.9月)
总结资料,写出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
四、课题的实施策略。
⑴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就和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滋养心灵的精神营养同样要丰富而全面。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全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无论是国内和国外都很重视儿童的阅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少年儿童每天至少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工作室度过。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国台湾省在XX年8月到XX年8月在全岛从学校教育、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儿童阅读计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课外书。
①向学校图书室借书。我们学校拥有3000余册的图书,每个星期向学生开放一次,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②资源共享,建立班级图书箱。学校每周一本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爱书、看书的习惯,争取在班里建立了班级图书箱,要求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来,互相交换地看,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也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书的难题。增加了阅读量,为积累好词好句打下了基础。向学生推荐名著,例如《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因为名著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
③引导学生从中生活积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看电视、看报纸、阅读家里收到的书刊时,自己要做个有心人,专门摘录名言名句、优美的词语和巧妙的修辞方法、歇后语、俗语、民歌等等。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作文就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④倡导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型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选择自已最喜爱的文字,通过领悟、吟咏、融通、欣赏、揣摩等方式理解阅读材料。合作型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伙伴,组成课外阅读组合,选定同一种材料,共同交流,通过比较、议论、圈画勾点、赛读、赛背等形式,增进理解,拓宽视野。探究型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境和途径,围绕某一主题搜集材料,加工处理材料,最终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技巧指导。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阅读是依赖眼球的跳动,根据眼球测动仪测定,在阅读时,眼球一次短跳动是0.012秒左右,在每次跳动之间有一个注视间歇,大约0.2——0.25秒。整个阅读过程的90%——95%眼球实际上并没有动,只有在眼球跳动之间的注视间歇才能摄取信息。为了加快阅读速度,可进行五个方面的训练:①尽量减少在一行上的注视次数;②必须缩短注视时间的长度,高度集中注意力;③减少回视次数避免重复注视;④使注视点和注意点同步,要求学生养成不分心的习惯;⑤根据阅读材料,灵活掌握注视间歇和回眸。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积累好词好句。能注意创设读书的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
⑵掌握积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①当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书籍后,就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a、美词积累法。词语积累较好的有词语接龙法。词语集合法。即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记忆、积累。比如“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面不改色、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一身正气、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这些词语都描写英雄人物品质,可以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积累;再如“声东击西、南辕北辙、大惊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拥、左思右想”等词可以集合积累;“慌慌张张、冒冒失失、鬼鬼祟祟、浩浩荡荡、隐隐约约、家家户户”等叠词也可以放在一起积累……
b、美句收集法。按写作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妙句,描写人间真情、自然景色的美言,讲述人生哲理内涵、理想与信念 的佳句等等。例如关于人生哲理的妙句收集:1、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2、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c、讲述故事法。即用讲故事的方法积累词语。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有些成语来源于一个典故,如果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得牢了。
b、整体积累法
对中学生来说,积累一篇文章的完整资料是非常有益的。整体的积累主要包括摘录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典型事例、优美词句等。这样,他对整篇文章就有了很好的把握,为他以后着手写文章打下较好的基础。
c、比较积累法: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个性、特点,在比较中才能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可围绕某一专题,对课本及课外诗文进行研究性阅读。如,围绕课文中有关“眼睛描写”,去阅读有关现代诗文,摘录有关描写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多处的有关“眼睛描写”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②多积累多交流。要求学生准备好专门的积累本,让学生把看到的好词、好句记载在上面。请学生准备三个本子:一是抄书本,用来摘抄优美的新句、文章段落,特别注意这些句段中的美词靓句,并让学生采用“替换”、“移用”等方法,把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而用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每半年抄书的字数应该达到3000字左右。二是留心本。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看报纸、阅读家里收到的书刊时,自己要做个有心人,专门摘录名言名句、优美的词语和巧妙的修辞方法、歇后语、俗语、民歌等等。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作文就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三是剪贴本,用来积累自己收录的美文,每周积累文质优美、意味隽永、内涵丰富的文章三篇以上。利用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指导他们看半小时书。利用晨会课或早读课的时间,用五分钟时间,开展4人小组的交流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这几天看了什么书,书中摘录的好词佳句。每个同学交流几个好句或一篇好文章。这样积累快,效率高。
⑶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完善学生积累过程。
要让学生想积累,首先,要让他有兴趣。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在学写人的文章,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老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意境之美;学习记事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思想品质,感悟事理之美,体会人物的心境,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⑷学以致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理解是有效积累的前提,运用才是有效积累的目的。实现以读文会意的积累语言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包括语汇的活用,语言技巧的借鉴和语序的模仿等。教育心理学家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份,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我们的任务便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迁移。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同样的道理,积累了词语也只有多用,才能真正地掌握,所以在今后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研组争取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例如班级定期举办“美文冲浪”活动,评出“美文诵读高手”;举办“名言警句发布会”,评出“名言警句首席发言人”;举办“课内外古诗词”课文背诵比赛,评出“背诵能手”等;举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活动,评出“读书小标兵”等,还进行小小摘抄本选美大赛呢。平时作文评比时,组织了学生集体互相评比作文,“你说我评”(《我积累词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积累说说怎样给作文添色,使作文语言更加优美隽永,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做到言简意赅。通过这些活动来促使学生爱看书,激发学习与积累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这样在各种活动中,好的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通过交流,互补互学,使先进带后进,优等生帮学困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使学生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从流利、通顺逐步过渡到大量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最后达到使作文写得得生动、丰富。
⑸建立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
①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语文积累不是结果的描述,而是状态的描述,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价值尺度。课题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积累意识、积累兴趣、积累方法、积累习惯的评价,发挥学生家长自评、监督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实践语文能力的发展。要防止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评价中一刀切,对学生压指标,重短效的行为,这样不仅起不到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实行全员评价,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语言积累量、读书态度及参加活动的成果进行不定期评价,并以此作为学生个人语言积累发展的个案资料。
③定期评选“读书模范”“积累大王”。
五、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著作、教材、论文、报告等。
2、阶段性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3、结题报告;。
4、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艾芸,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9年,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研究与组织能力。曾和学校教研组各个教师合作参与校级小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和案例在自治州州获奖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课题主要领导人马忠文老师,是学校副校长,从教二十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对中学教学现状有很清楚的了解,以当前教育改革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有义务、有时间完成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 语文教师组成,其中高级教师 人,一级教师 人,骨干教师 人 ,实验教师大部分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本科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有成员都曾在自治区级以上发表过论文或曾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本课题今后的研究中,学校将通过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他们的学习、研究时间来切实保证他们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组织协作研究情况
我们还将聘请了县、区科研室的领导指导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指导我们制订并实施相关措施,做好资料积累、处理及电脑归档等工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副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并直接参与研究。
2、实验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取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关心与帮助,确保实验顺利实施。
4、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推荐访问:开题 中学语文 课题 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