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调研报告(全文)

2023年度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调研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24-01-02 14:1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调研报告(全文)

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X成立工作专班,以“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进行调研。总体上看,随着从严管治党的深入推进,一系列变革性举措相继实施,部门职能关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些僵化思想、惯性思维、陈规陋习被打破,工作作风持续优化,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难事,解决了许多想解决但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难题,D建队建、基础建设、环境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呈现新的风貌、新的景象。但是,对标高质量发展、社会关注、群众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纠正和改进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作风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惯性思维、僵化思想、固化意识较重。面对新形势下X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党员观念保守、思想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陈旧、民生发展落后、队伍梯队不合理等沉疴积弊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老办法、承袭老套路、凭借老经验,例如在生产转型发展前,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厂房陈旧拥挤、人才技术匮乏、加工链供应链不完整、经济发展主导性不足等问题突出,看摊守业的思想较重,管理粗放,产业附加值、技术含量低,求突破、求变革、求创新的决心不强。少数干部擅长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与领导套近乎,热衷于塑造个人形象,工作上却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例如一些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有动作、没内容,不注重学习实效;
一些部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把开会传达当做执行,把制定方案当做落实,把总结经验当做完成,缺乏对工作实际成效的考量;
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任务前只吹号不冲锋,只指挥不上阵,只动嘴不动腿,工作压给下面人干,却热衷于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邀功希宠”。

(二)本位意识依然存在,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会议台账任务重,挤占时间,学习效果不佳。以会议布置会议、以会议推进工作现象较为严重,有时连续多日多个会议,且要求部门双主管到场参会,导致部门人力严重不足。除信息平台外,上级布置检查的各类纸质台账数量、早先已被精简的党员打卡类台账又有抬头增加的趋势,在当下“覆盖率”“见人率”高标准工作形势下,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一些机关业务部门对一线指导检查多、解决问题少,意见建议多、具体措施少,规定要求多、帮助跟进少,习惯于把任务压给一线,把责任推给一线,但一碰到一线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回避逃避,拿不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例如对一线党员普遍反映的人手不足、轮岗交流不够、办公条件差等问题情况掌握不透,解决力度不够,惯于让一线自己想办法、拿主意,自己克服困难;
一些好的做法如科部室蹲点制度、联系点制度随着常态化工作模式调整,基本不再执行,领导也只是“上面连”而“上下不连”,只罚不奖,直接帮助指导问题单位进行彻底整改的较少。一些部门、一线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大局出发,而是过多考虑部门和小集体利益。例如在一些工作任务安排上,牵头部门“只牵不干”或“牵头全干”的现象突出;
一些部门自己的工作无人愿干、无人能干,惯于从一线借人来干;
一些业务部门应对上级检查,习惯于把责任压力传导给其他部门或一线,习惯于找下面要台账、让一线担责任。

(三)职责交叉、职责不清,制度机制亟待完善。体制机制不顺不畅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管理水平低,经常出现“一把尺子量到头”情况,精准管理、靶向施策不到位;
一些工作的程序和流程过度复杂,本可以通过线上流程就解决的事,却需要干部跑多个部门,找多个领导请示、签字、盖章,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部门职能设置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长期存在,例如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闲忙不均,一些部门有的事无人干,有的人无事干,“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推诿、扯皮、拖沓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基层普遍反映的办公场所落水管、车间门窗、电器电路、办公用品等损坏需要维修时,存在没有人牵头解决、找不到部门负责或是几个部门相互推诿等现象。一些部门主动担责意识不强,例如遇到工作能躲就躲,不想着怎么干好,而是想着如何撇清关系、投机取巧,害怕一旦接手就甩不掉,认为“干的多差错多”。一些领导干部不敢顶真碰硬,对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不敢抓、不愿抓,例如有的部门“领导”人多,“干事”人少,工作分配不均,工作集中在少数“老实人”身上。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协作和“一盘棋”意识,各自为政,对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各推各有理”,想到好处“抢篮球”,摊上责任“打乒乓球”,遇到困难“踢足球”等。

(四)工作求实求效上有待加强。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优,领导不说不干、不推不动,工作等、靠、要、拖,不按程序请示报告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例如在抓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上,少数领导干部狭隘认为是机关党委、政治处、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和自己无关,没有必要专门作为问题来抓。或是片面认为抓作风、抓效能本身就是增加工作负担,因而没有做到认真研究,扎实推进。也有人认为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原因多是客观的,主观上很难通过努力见效,因而多是上面有要求就抓一点,不提要求就松懈下来,工作主动性不高。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掌握,理论素质不高,被动应付学习的问题突出。一些部门对干部管理松懈,在教育引导、检查督促、考评考核等方面缺乏有力措施。有的自我要求不严,纪律作风散漫,脱岗、虚岗、串岗,迟到、早退、形象不整等问题纠而不绝、老生常谈。对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不力,个别党员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或是随意点赞、转发、评论信息等。

(五)进取意识有所弱化。近三年来,随着退休同志和新招录干部人数增多,支委干部提任多,增添了队伍活力,但作风不硬不实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只要时间久、自然就会有”在一些人思想中还比较严重,“躺平”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老干部认为年纪大了,晋升无望,工作不在状态,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困难面前裹足不前。队伍中不同程度的在工作中出现厌战松懈思想,工作质量不到位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业务不精、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工作慌乱、水平不高,暴露出业务、经验、态度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单位领导班子团结不够,没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干部成长空间上,新的职级晋升制度,虽然解决基层干部晋升难的问题,但是对青年干部的激励和调动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思想上不愿在一线工作,不愿在复杂、关键岗位上担责的。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还需加强,年龄上新老交替,师带徒、“导师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情绪、错误思潮的影响,但究其根本,主要还是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原因。具体来说:

思想解放不够。一些部门埋头干业务,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导致对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上级的指示要求落实落细不到位,创造性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不到位。

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党员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在其位不谋其职,工作标准不高,主动担责意识不强,满足于过得去,局限于完成任务。更有甚者把职位、权力看作实现自身政治前途的目标手段。

政绩观错位。有的党员工作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未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有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不强,程序意识、规范意识、法治观念缺乏,有的年龄偏大、升迁无望,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级的党员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定期考核还未真正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绩效考核、绩效奖惩于一体的效能考核体系未能落实落细,考核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三、提升作风效能的主要途径

作风关系形象,关系工作大局,关系事业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认真彻底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只有从思想深处入手,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才能做到职能管理发挥作用,机制运行有力有效,工作要求高效落实。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政机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党性教育、政治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树牢基层导向,推动机关沉浸式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探索实行服务承诺制、累计服务积分值、服务质量量化考核等,例如明确规定机关每年下沉一线开展服务次数,采取一线打分评价法,收集一线对机关服务质量满意度反馈意见,每年针对机关下沉服务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选树服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最大限度激励机关党员提高服务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着力解决好业务部门抓管理与抓业务的关系问题,真正把服务基层融入管理指导全过程。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忠于职守、在岗履职是确保工作效能的前提。责任意识的强化一要坚持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层层落实,层层推进的责任链条体系。二要教育引导党员常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三要把党性教育融入党员日常政治学习、党日活动、个人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开展红色教育,观看红色电影、组织座谈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党员党性修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岗位上、在责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四要不断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鞭策机制,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党员有位进位,让不在状态、敷衍塞责、逃避责任的退位让位。

三是强化效率意识。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事不隔夜、案无积卷”的工作作风,努力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步伐。顶层设计上要深化工作流程改革,建立和完善快节奏、高效率的组织工作运转机制,认真解决职能交叉、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影响行政效能的瓶颈问题,不断规范和简化制度流程。例如在针对办公区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维修保障问题上,出台明确规定,对各项设施设备进行细化分类,并明确责任部门、牵头管理部门,真正让使用单位知道物品损坏维修可以找谁、应该找谁。大力推行电子办公、智慧办公、线上办公、信息化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理念,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网上审批、报告流程,并针对性开展使用方式培训,确保大家会用、愿用、主动用,有效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效率树。要进一步树牢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推动实行工作集中办理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着力培养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

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效能建设,“效”是“能”的推进力量,“能”是“效”的基础条件,抓“效”必先提“能”。

一是增强执行能力。执政之道,关键在于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决策再好、思路再新、制度再严,工作也难以高效率完成。执行力是贯彻上级决策、完成预定目标、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执行能力,首要的是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反对“执而不谋、谋而不行、行而无力、力而无果”的行为。其次要锻炼干部能走正步、会踱方步,变“机械型”执行为“创新型”执行,树立干就干好、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实行课题式设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各部门业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每年至少立项一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每年至少解决一个问题”为目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探索实行工作项目化管理,引入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工作项目内容、时间、责任人、实施成本的量化追踪、考核等,增强工作绩效性;
实行工程式推进,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制定更优更好的解决方案;
实行全站式督查,实现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二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必须创新推进“责权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向沪苏浙等高对接,在创新思维、先进理念上对标对表,借鉴、学习、融合。从改革行政程序、手段、方法,减少、集中、并联、规范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加强中心工作,延伸服务职能,搭建服务平台,形成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运转体系。注重法治效能的创新型建设,通过明确制度形式推进法治建设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着力解决效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的突出问题。机关干部要切实解决“知识恐慌”“固化思维”“本领缺失”等问题,增强创新能力、改革能力、攻坚能力,推动X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三是增强督导能力。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是制约和规范机关高效运行的良药。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增强监督能力,抓住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对行政、办公、生产等效能建设重点部位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与重要岗位人员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机关执行力的跟踪考核和问效。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设立作风督察办公室等效能监督机构,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与党员相互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专兼职监督队伍,建立健全考评追究配套制度,扎实开展民主评议等,全方位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探索打造效能情况专门平台,建立效能问题投诉受理机制,推进建立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开辟网上监督渠道,构建线上监督链条,逐步实现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巩固和强化各项监督联动机制,强化上级与下级联动、部门与部门联动、机关与一线联动,形成推进作风效能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

效能建设不是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要坚持以绩效为本,突出“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安全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三大主题,注重工作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是大力转变作风。当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着力转变作风,党支部是关键,党员党员是重点。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自律并重,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教育引导党员党员围绕***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对照检视、对标提升,围绕转变作风、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等主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要紧抓“关键少数”,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号召力,带动整体氛围提升。要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抵制形象工程,防止“虚、躲、冷、粗、假”。要进一步精文简会,合并同类会议,简化工作程序,提高会议和文件的针对性、实效性,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推进安全发展。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X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此为目标,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内去定位、去谋划,统一于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之中,机关效能建设的要义就是保安全、促发展,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积累量变,达到质变。目前,行政效能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哪个部门在行政效能上狠下功夫,这个部门就能提供最好的服务,工作就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要把效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名片”来打造,努力营造优质的为政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队伍环境,为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基础。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效能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当其要的就是从细微处入手,解决党员工作学习生活保障等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党员执勤备勤、家庭困难、离退休老同志生活保障等多角度延伸,大力推进暖民惠民、民生工程、环境治理、精神文化生活等多领域民生事业发展,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保证,是要有一套有效可行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只有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效能的提升才能常态化。

一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机关干部是行政效能的直接参与者、制造者和体现者,机关工作能不能高效运转,关键看有没有高效的干部队伍。要努力实现“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敢干愿干”的队伍风气,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党员队伍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干部配置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的发展空间,创造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才能留住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要以效能为导向,推进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独断式”“监督式”管理到“参与式”“激励式”管理,推进“人人有事做”向“人人兢兢业业做事”到“人人高兴地做事”转变,激发每个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制度活力、创造制度动力、形成制度合理。要借鉴学习先进的队伍管理经验,引入竞争机制,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推进党员理性化管理,解决层次重迭、中梗阻、运转不畅等弊端。

二是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是提高工作效能、打造高效机关的现实需要。要创新绩效考评办法,全面考准考实业绩,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标准,进一步扩大考评主体,加强考评队伍建设,拓展民意调查深度,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要进一步转变考评观念,探索精准化、数字化、具体化考评指标,分层量化权重分值,做到看分值又不唯分值,看显绩更看隐绩。考评程序上要兼顾考评方式、组织形式、考评方法、考评取向,变封闭考为开放考、临时考为专业考、单一考为综合考、刚性考为灵活考、个人考为众人考。要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制定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规则,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党员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

三是创新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效的问责制度,做到准确、公平、有效问责,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干部有职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成为一种常态。要进一步完善“三项清单”联动机制,厘清部门职能,优化“三定”方案,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部位管控,注重常态长效,提升安全效能。要着力推进领导主责、分工负责的安全责任机制,解决集体决策与个人担责的矛盾。要抓住问责事项根本,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缩小问责面,扩大教育面。要认真解决责任主体不明确、重行政问责轻法律问责、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等问题。要进一步理顺职责权限分工,规范行政问责的规则和程序,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扩大和规范问责的领域内容,疏通问责通道。要谨防“过度问责”,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最大限度地减少问责引起的“乱打”“误伤”现象,让干部轻装上阵。

推荐访问: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调研报告 效能 工作作风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