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

发布时间: 2022-06-23 11: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供大家参考。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学科作文题,继续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紧贴当前新课改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特定的身份,在指定的情境中完成预定的任务,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身边热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4 个小段落构成,可分为两层。

1.第一层,即第1 段,包括2 句话。

(1)“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

这句话交待了写作的背景信息。“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是写作的大背景,考生可以结合这个背景展开写作,但不可误将此当作写作重点。“游学活动即将结束”点出游学活动接近尾声,由此引出“活动分享会”和文佳为准备活动分享会上的发言而采访小组成员,以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多国高中学生”点明参与游学活动的对象,且由下文进一步可知,参与活动的高中学生不仅来自“多国”,还来自不同大洲,进行着新时代的文化交流。

(2)“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这句话是对核心任务的提示。一是指出写作主体“文佳”,他既是中国学生,又是“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的参与者,还是小组发言代表;二是明确交流形式为代表小组发言,写作文体是“发言稿”;三是指出交流场合为“活动分享会”;四是引出下文,点明材料核心部分的3位受访者的感悟是为发言稿写作提供的素材。

2.第二层,即2-4 段,由3位受访者的言论构成,呈现了不同国度学生在文化考察之旅中,对不同艺术种类与文化载体产生的独特感悟。3 位受访者分别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彼此远隔重洋,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以他们的视觉来观照中华文化,增加了文化

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1)第2 段

①“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

这句话引出来自欧洲的小组成员的欧文以及他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中国敦煌的感受。他认为,敦煌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习近平指出,“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中国和世界各种文明在敦煌的交汇,使欧洲高中学生欧文对敦煌产生了“印象最深”的感受。

②“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这句话是对“印象最深”的具体展开。首先是“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这是在对世界多种文化有较广泛的接触和领会的前提下做出的感性判断,给学生写作留下了空间。其次就是由前半句话所引发的“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的进一步感叹,这句话既指向历史,体现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获得的是文化的“发展”,这涉及到了交融的视野、胸怀和成果;同时也面向未来,对本次活动后世界各地通过文化交流,更多地出现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结晶的美好憧憬和展望。

(2)第3 段

①“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

这句话引出来自美洲的小组成员珍妮以及她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北京故宫的感受。她认为,北京故宫“最让她震撼”和“惊奇”。作为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宫有着独一无二的典型意义和文化象征。国家领导人在2017 年与美国领导一同参观故宫时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②“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这句话是对“最让她震撼”和“惊奇”的具体展开。故宫始建于1406 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珍妮以“宏伟”“珍贵”两个词来表达她的体验,而“碰巧参观”的“灵感中国”特展,又使她有了意外的收获,这一特展体现了故宫通过与世界时尚艺术的灵感对话,既丰富了世界时尚艺术,也让中国古老艺术得到发展,使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通过交流在新的语境下“活起来”。(3)第4 段

①“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

这句话引出来自非洲的小组成员西塞以及他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这段生活的感受。他认为,“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这里体现了中国青年融入世界的精神面貌。

②“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这句话是对“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的具体展开。这里列出了“打篮球”和“喝可乐”两项来自西方而又属于青年们“共同的爱好”,和“练武术”“品中餐”两项引发外国青年“新奇的感受”的地道的中国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文化交流场景,后面的省略号提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或想象增添更多相类似的场景。这些生活经历,给西塞带来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这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生活化的成果,也为日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欧文所理解的敦煌文化,主要体现为兼收与共生,那么珍妮所理解的故宫文化,更多

地体现为碰撞与创新。两则材料有微妙的区分,考生需具备较高的思维品质才能准确理解。这两者的感悟关注的是文化、历史方面的交汇;西塞则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异同,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交与相处所需的文化润滑剂。共同的爱好促成友谊的缔结,差异的文化基因散发出相互吸引的磁性。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作文题写作引导语为: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1.“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

“结合”的对象包括“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引导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材料,体现材料作文的本质,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来立意;“自己的体验”,指的是写作者(高中学生)与文化交流发展有关的体验经历等。

2.“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

(1)在材料中“文佳”有着双重身份,因此“以文佳的名义”写的发言稿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作为小组的发言代表,发言应该尽可能体现小组成员的想法,可以分点体现,也可综合体现;二是作为中国高中生,发言应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

(2)写作文体必须是“发言稿”。发言稿是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这篇发言稿的使用时间是“活动即将结束”时、使用场合是“活动分享会”这两个特定情景,因此应带有总结活动的性质,同时须体现“分享”的特征。

发言稿要注意得体。立意要得体,语用要得体。因为是面向所有参与游学活动的各国高中学生,听众是“熟悉的陌生人”;发言的场合是“轻松的场合”,所以发言稿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开放性,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的放矢;要讲听众能接受、能理解、能认同、能产生共鸣的论题,要用同学能接受的话语与表达习惯,不能没有“观众感”而我行我素、自说自话进行“个性发言”,尤其不能突破公共场合的立意底线与用语底线。

发言稿的开头语、礼貌语、强调话语、结语等,与其他文体不同,这是不可或缺的文体要素。

3.“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这句话明确了本作文题的写作重点“文化交流发展”。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文化交流”是指“指不同文化系统、不同文化成分相互接近、吸引的过程”(《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

“文化发展”是指“指文化不断累积、进步的过程”。(《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文化交流发展”在写作过程中可体现为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怎样才能使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等等。

“认识”主要指认知,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思考”主要指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应具备辩证的角度、创新点与前瞻性等;“你的……认识与思考”,强调要体现作为高中生应拥有的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自拟标题

发言稿的标题要有文采、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没有标题要扣分。2.自选角度

①从个人的角度,表达通过游学活动获得的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②从小组代表的角度,小结通过游学活动获得的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③从中国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④从外国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⑤从世界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

3.确定立意

从历史层面立意,通过文明结晶敦煌莫高窟的形成,结合故宫的新发展、民间交流的日益增加,以及自己的体验,分析并展望文化的交流发展。

从生活层面立意,通过故宫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径,结合敦煌文化的民间交融、当代青年的文化交流,以及自己的体验,分析并展望文化的交流发展。

从哲理层面立意,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坚持使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必需在交流中不断发展。

从政治层面立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促进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倡导平等与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为人类开启更美好的文化前景。

……

是否能以“文化自信”立意?可以,但仍必须立足于“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写文化自信,而是在准确把握“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的前提下确定写作角度,进而确定文章立意。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遵守写作中的真实性和考试中的保密性原则。5.不少于800字。

要求考生写作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标准。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学生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3 位受访者的言论这一写作材料,按照“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以中国高中学生“文佳”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认识与思考。

(一)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

具体说明:

(考场)一等文的判定:54-60 分同时满足以下四点:

(1)任务完成得好(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

(2)思想内容好(即认识与思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发言稿的内容要求);(3)表达形式好(书信,语言);

(4)有亮点。( 深刻——本质,内在联系,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足,论据足。 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⑤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考场)二等文的判定:48-53 分分两类给分:

50-53 分:任务(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均好;无亮点

48-49 分:任务一般(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想内容一般,表达一般,亮点一般(意思是相对前者要稍逊色比后者(三等文)强很多的那种文章);或其他都好,只有身份、对象不明确。

(考场)三等文的判定:42-47 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比较差(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想内容比较差(文章的认识与思考一般,缺少深度或逻辑)。第二种:身份对象不明确,任务、思想内容完成一般(任务都完成,写出了一定的认识与思考)。

(考场)四等文的判定:36-41 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差(仅结合一则材料,“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完成差),思想内容差(有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第二种:任务完成比较差(四个任务基本完成),思想感情比较差(有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身份对象不明确。

(考场)五等文的判定:35 分以下

参照前面基本符合题意与偏离题意部分解读。

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得低于内容分与表达分。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四、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 分;每1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 分)2.400字以下

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 分或2 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 分,不评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

师的内容,可以打0 分。

6.只写标题的,给1 分,不评0 分。

7.完全空白的,评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必须有确切的依据。

一、12篇标杆作文(样卷原稿与评语打分)

1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这篇发言稿,格局开阔,视野遍及中外,笔力雄健,目光聚焦当下。贴合写作情境,关照写作对象。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文章开篇,便将写作置于游学活动分享会的情境中,在对各国朋友表达欢迎之后,提出发言稿的主题。礼数周到,入题简明,既关注到写作任务又关照到写作对象。尤为难得的是,还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东道主的“我”和代表小组共同意见的“我们”。全文的论述由此展开,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体验和思考,有“我”的个性也具“我们”的共性。第二段,先用古希腊谚语引出论点,“我们在这次文化之旅中的收获也浸满了本民族文化的气息”。继而比较每个组员的不同文化背景,从而探究每个人“截然不同新体验”的背后原因——“拥有本民族文化的定势思维和视角”,并从文化交流发展的角度提出“先发掘本民族文化语境所需”“助推世界文化生态圈的创造性转变”的观点。考生考虑到听众的身份

和文化背景,言语中对不同民族的尊重,论述中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本身就是发言稿所论“文化交流发展”主题的充分体现。第三段,笔锋一转,从文化的民族性论及文化价值的普适性,在发展的层面分三个角度探讨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和方式:“交互的时代性”、“纵向的历史底蕴和横向的开放姿态”和同龄人“更贴近的心灵距离”。热情讴歌“外向而普适”的文化取向和“姹紫嫣红”的文明愿景。这一段,由“交流”而“发展”,深刻揭示了所论主题的内在逻辑。第四、五段,将中国诗人杨慎与意大利友人加勒的诗句并举,结合“魅力中国”的游学内容,重述观点:以文化交流而实现文化发展。并以此收束全文,流畅有力。当然,文章也有一二瑕疵。长句的运用,气势宏阔,逻辑严密,但也偶有生硬艰涩,不够流畅的情况。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9+19+20=58

2号文

言的题目、阐述分享会的意义和目的后,再以精彩的语言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游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分别结合对欧文、珍妮和西塞的采访以及自己的体验,进一步表达了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先是从自觉自发的角度,通过欧文与“我”对话的结构,论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寻找新的可能,是文化交流的关键所在”;接着从自信的角度,以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时尚灵感来源为例,论证文化交流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持有坚定的自信心;最后引述西塞的感受,阐发了年轻一代人在文化交流发展中的历史重任。最后,文章在喜庆的氛围中结束。全文紧紧围绕着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巧妙地将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从包容、自信、展望三个层面,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富有新时代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文章结构清晰完整,没有不

必要的枝蔓。全文语言自然亲切,富有现场感,特别是开头和结尾两处既互为照应,又能与现实场合互为照应。不足之处一是在于第四段,道理过多而论述不足,内容较虚;二是在于内容还有欠丰富。发展等级打在有创意。

评分:

18+19+19=56

3号文

自己“对文化交流的向往让我们相遇,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了解让我们相识,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让我们相知”的体验和感受。之后,文章从历史和现在两方面分析文化发展交流,先是以巧妙的语言将听众的视野拉向历史,以西域敦煌的文化因碰撞、激荡而灿烂辉煌为例,论证文化的交流汇聚既催生出了新的文化也促进了旧文化的发展;后是以丰富的事例论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以论证不同文化的美美与共。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文化之间在“求同”和“存异”之间融合碰撞而走向“大同”。文章紧紧围绕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以“相遇”“相识”“相知”开头,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论述主线,从是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展开写作,论证层层深入。文章语言凝炼,行文流畅;关注听众,语言有对象感,文字富有亲和力。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第三段对全文论证主线的回应不足;第五段对“求同”“存异”“大同”等只提出概念而论证不足。发展等级打在有文采。评分:18+18+18=54

4号文

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等任务要素,然后提出中心观点“文化双向交流最后实现共同发展,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第 4 段,结合欧文的感悟阐释“文化交流包含‘引进来’”这一分论点。在分析中,作者先提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然后指出“敦煌”文化独具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很好的利用、吸收了各种优秀文化。第 5 段,结合珍妮的感悟阐释“文化交流包含‘走出去’”这一分论点。分析时,考生先从中国元素走向世界获得肯定谈起,提到有更多的中国文物走出国门,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然后进一步提出“各国文化也应如此(走出去)”。第 6 段,紧承第 4 和第 5 两段,围绕“交流”与“发展”的关系,提出“文化交流最终会带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实现美美与共”。分析紧扣“引进来”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第 7 段,结合西塞的感悟展望未来;第8 段收束全文,再次明确各情境要素。总体看,考生创设了合理的情境,围绕写作重点并紧扣最核心的写作任务“文化交

流”“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写作;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局部议论分析富有说服力。不足在于“西塞”材料的使用过于简单,略显随意;个别语句表

达略微啰嗦了一点;个别语句存在语病,如“丢失……基调”“发展本来的过程”。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7+18+17=52

5号文

了发言稿的情景。第二段提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的观点;第三段以“魅力中国来源于不同文化交流发展而形成的文化魅力”,结合第一和第二则材料,进行论证分析,并进一步点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新奇丰富”。第四段和第五段,结合发言的情景,情感充沛并发出呼吁:号召青年学生参与到文化交流活动中,推动文化的发展。全文紧扣材料,能够体现自己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知和思考,并能贴合背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较为流畅,结构较为完整。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论述未结合第三则材料,文章最后的呼吁较为空洞,身份的表达比较生硬。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6+17+16=49

6号文

二段点出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本次游学活动中的收获;第三段结合材料中欧文的

发言,分析“文化交流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第四段结合材料中珍妮的发言,分析“文化交流展示了国家的强盛”;第五段,结合材料中西塞的发言,指出本次文化交流中的不同体验;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发出呼吁。文章能以“文化交流发展”为写作重点,认识与思考较深刻,自己的体验较突出。文章较准确分析三则材料与“文化交流发展”的关系,结构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任务完成良好,有较好的交流意识和对象意识。不足之处是,文章较深入地阐述文化交流的意义,但未能揭示“交流”与“发展”的关系。另外,对材料中西塞的发言分析不够充分。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15+16+16=47

7号文

接下来,提出“最接地气的文化交流便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沟通”的观点。最后总结文化交流能够丰富文化的时代内涵,提高文化的价值。全文结构比较清晰,语言较流畅自然。

不足之处在于文章主要围绕“文化交流”展开论述,而未论及“文化发展”。另外,主体段落(第三段),论证层次不清晰,并且段落过长。第四段,仅仅提出观点而论证不足。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

15+15+15=45

8号文

言场景和发言目的等任务要素。第 2 段,先从欧文的感悟谈起,然后联想到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互惠等细节,得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文化交流有利于共同发展”等思考。第 3 段,指出“如今的中国,正在努力地与世界交流着”。考生先指出国内发达的运输业,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融合;然后结合珍妮的感悟,谈到中国元素走向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第 4段,结束语。考生表达了难舍之情,希望友谊长存的心愿,以及愿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的决心。总体看,考生能结合三则材料,围绕写作任务,发表自己的

认识与思考,语言表达比较流畅,思路比较清晰。但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三则材料未能很好的与观点融合,尤其是第三则材料;全文只谈到了对“文化交流”的认识与思考,并未论及“发展”及两者关系;议论文的议论分析能力、核心段落思路设计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欠缺。此外,存在错别字(段)和语言表述不规范现象(如“从世界获取了电器”“兴建运输业”)。发展等级打在“较深刻”。评分:14+15+14-1=42

9号文

能引述三则材料,并总结出这次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点明了写作重点,可惜总结句的表达不够通顺。发言稿特征较明确。紧接着由“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多为青年”,提出“文化发展乃青年责任”的中心论点,符合题意。但后面的主体论证部分偷换概念,将文化交流与发展偷换为中国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美食文化,两个主体段落都在论述“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发展文化是青年的责任”,脱离了材料的含义,仅仅写自己的体验,导致偏离了写作重点。思维不够严谨。表达较通顺,有个别病句。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

13+13+13=39

10号文

仅提及材料中故宫一词,没有提及其他成员的观点与感受,完全是个人的思考;论述的观点为“文化是没有国界之分的”,仅限于谈文化交流,没有谈文化的发展,更没有分析论述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关系。中心基本明确,在论述分析的时候能够点到文化交流与发展,但实际论述的仍然是文化的多样性,偏离了写作重点。完成任务的意识不强,仅明确作者及听众身份,发言稿特征基本明确。表达较通顺;事例较丰富,可惜分析论述的方向不正确。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

评分:

12+12+12=36

11号文

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文章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为立论前提,引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与神往之情,定下“弘扬中华文化,共建美丽中国”的发言主题。文章的核心段落分为“中华文化象征着民族的神性与不朽”“中华文化象征着民族的包容与开放”和“中华文化象征着民族的威严和雄浑”三个维度去论证。最后,表达了带领更多的友人去品味、体会优秀中华文化的希望。文章条理较为清晰。文章采用了发言稿的形式,以“中国高中学生”的身份展开论述,明确了写作对象;文中出现了“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和“带领更多的友人”等表述,作者通过这种方式点明了写作对象。文章未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文章仅提及敦煌及故宫,没有就此展开论述;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体验欠缺,全文仅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提及了材料,此外便拋离材料而论述中华文化的特征,未能建立材料与“文化交流发展”这个核心论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未能结合材料立论、展开论述;且全文错别字较多,如“建”误作“健”、“屹”误作“刻”、“自”误作“之”、“袤”误作“矛”等。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

12+10+10=32-4=28

段写游学活动中的收获,包括令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深厚的友情等;第五至八段写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对其它国家的帮助,以此证明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九段写我国与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文章未能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任务。虽然在第二、三、四段以及第九段,提及“文化交流发展”的内容,但文章把重点放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对其它国家的帮助”,偏离了本题的写作重点。另外,文章仅提及材料的内容,未能有效分析出材料与写作重点之间的关系。文章有自己的体验,但不充分。写作对象“各国高中生”及发言稿的特征均不明显。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9+9+9=27

推荐访问:你对英雄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作文 审题 立意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