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母亲》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我的母亲》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我的妈妈》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尝试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2、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亲亲我》歌曲音频及伴奏;“亲亲我”图片;“亲亲我”图谱。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你喜欢妈妈亲你吗?
——妈妈喜欢亲你哪里?
二
播放音频、图片及图谱,感知歌词旋律并学唱
1、播放歌曲音频及图谱第一遍,理解歌词内容。
2、播放歌曲音频及图谱第二遍,熟悉歌曲的旋律。
3、播放歌曲音频及伴奏,出示图谱,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三
播放伴奏,引导幼儿替换歌词并演唱歌曲
1、启发幼儿思考歌词中的“妈妈”可以换成谁。
2、播放伴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控制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我的母亲》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 “宽恕、轻薄、仁慈、文绉绉”等重要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教学法 、延伸拓展法
【物资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 讲读课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让学生谈一谈母亲对自己管教的一件往事并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一、导入:
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学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XX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听故事,了解胡适的母亲
讲故事: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她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21天,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当时她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这对一个中国妇女来说,是多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当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胡适先生的母亲——冯顺弟。
四、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字词,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后齐读: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五、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
①、从“我”的角度概括:写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我”受到母亲严父般的管教和慈母般的关爱;“我”亲身体验到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
②、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写了母亲和“我”的故事;母亲和家人的故事。
课中小结:全文脉络清晰,三个层次十分明晰。第二部分主要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育以及她对待他人和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这是全文的叙述重点。这一部分围绕着母亲的品质来选取和组织材料。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都记叙得清清楚楚。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二) 合作交流
1、说一说母亲: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词句,用“母亲是一个 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诵读相关内容,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
如:母亲是一个管教子深细而严格的人。“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母亲是一个刚气十足的女中丈夫。“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学生讨论发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中写的主要事件及母亲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遭到严厉责罚——教之严
(4)母亲为我舔眼翳——爱之慈
(5)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6)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7)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说一说“我”和母亲:文章末尾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1)、说说“我”受到母亲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师作点拨
如:母亲是“我”的严父,每天母亲催“我”早起,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上学;“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遭受严厉责罚。从中“我”学到了学习上要勤奋、守时和做人要反省“吾身”。
母亲是“我”的慈母,她亲自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为“我”医眼病。
母亲是“我”的恩师,从她对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的态度上,“我”学到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学会了“宽恕人,体谅人”,学会了自尊自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课中小结: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学生分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评母亲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2、谈感受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3、赞母爱
用歌曲或名言歌颂母爱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七、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以积极奋发的态度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孝敬您!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学生边听歌边整理有关母爱的诗句和名言俗语
1、【欣赏“诗中的母爱” 】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名人谈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九、板书设计
教子有方 仁慈温和 敬爱
我的母亲 对子严格 宽容忍让
胡适 有刚气 怀念
《我的母亲》教案 篇三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传,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建议
用3课时学习本文。前2课时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母子情深。后1课时举办主题讲座──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爱的特殊方式,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以及“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二、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穈翳龌龊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④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④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朗读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题目见课后研讨练习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五)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然后写在随笔本上。
三、延伸拓展
(一)主题讲座
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
发放资料《先母行述》,对照文章学习,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体会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素养,增长见识。
(二)讲座内容
1、胡适生平简介。
2、解读《先母行述》,了解母亲,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从中学习什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极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犏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检查预习
1、加粗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噪、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提示及要求。
2、抓住字词关键句、段。
3、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辩清字型。
4、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5、理清文章结构。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有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质?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⑴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⑵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⑶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气。
⑷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⑸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的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带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为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一生活动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颂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自己的怒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无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意义,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谈白描的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研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时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出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低级。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期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任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容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的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的词藻的推砌,对母亲之爱到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时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教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理解”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的更深,“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子情、敬母子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子真、子纯,动人心眩。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选一些优秀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如:游子吟(猛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的归。
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辉?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转——《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深远影响,向我们再观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从中了解和感情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时中喊有真挚的感情,既表现了自转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仍感人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我的妈妈》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
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
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
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教师随机板书: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
2、小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 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
(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还能看出什么?(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
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
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D.开具发票。
四、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是呀!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让我们实话实说!
五、活动延伸
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我的母亲》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讲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妈妈》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能将妈妈和自己的照片贴在爱心里。
2、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舒缓内心的不适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册第2——5页。
2、《美工》第1页。
3、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
4、音乐CD(舒缓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妈妈,宝宝好想你。
观察并表述幼儿用书第2——5页的画面:
(1)第一幅图上有谁?妈妈在为宝宝做什么?(讲故事)你喜欢听妈妈给你讲故事吗?
(2)看看旁边的图,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做什么?(玩玩具)宝宝和妈妈看起来怎么样?(很开心)
(3)我们把书翻过来看看,现在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洗澡)看看旁边的图,起床了,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穿衣服)
(二)妈妈,我们在一起。
1、观察并描述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图上有一颗大大的、红红的什么?——爱心里有谁?宝宝和宝宝相互怎样?你喜欢和妈妈这样抱抱吗?
2、说说自己的妈妈。看着自己和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打开《美工》第1页,按图示折出立体相框。再吧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相框上,就像妈妈和我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你愿意吗?觉得开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拍拍手!
3、观察教师粘贴照片。
我们都想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妈妈要去上班,所以暂时把小朋友送到哪里?下班了妈妈会怎样?——我们把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立体相框上,就像我们和妈妈抱得紧紧的一样。
3、自主尝试粘贴照片。
想和妈妈在一起的小朋友,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母亲》教案 篇八
(一)导入
屏幕显示:
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1、母亲的形象美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认识那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考、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实
吃苦耐劳
热情好客
谦让随和
善良坚强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例②: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心而强抑悲痛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高兴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再强忍失望之情“平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味人间这弥足珍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索记忆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细节,抒发真情。
教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柔的煎熬,也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的话却有些颤抖:‘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
……
(四)拓展
推而广之,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古到今,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
补充资料:
孟母为了选择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三迁其居,培养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亚圣”;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苇秆在沙地上画字教他认读,成就了一代文豪;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一代名将,千古英雄……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永恒之光孟母三迁
欧母教读
岳母刺字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我的母亲》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