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省委1号文件自查报告20XX年,XXX县深入贯彻省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产、农民持续增收。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落实省委1号文件自查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落实省委1号文件自查报告
20XX年,XXX县深入贯彻省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产、农民持续增收。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一是稳固“吨粮县”成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20XX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X〔20XX〕13号)和《XXX县20XX年秋种意见》(X政[20XX]36号),全县落实15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12.83公斤,全省单产第一,夏种玉米落实160万亩,平均亩产534.6公斤,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创建,探索粮食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印发了《XXX县范集工业园区韩寨村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村等6个创建方案的通知》(蒙农秘〔20XX〕26 号),同时,依托粮食高产创建、美好乡村建设、农业示范园建设“三个平台”,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着力建设小麦、玉米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2个、示范村2个、示范家庭农场2个,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面积10.5万亩。20XX年秋种又重点抓了农业部15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省政府10个小麦绿色增产示范创建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20个小麦绿色增产攻关示范百亩点,核心区面积超过20万亩;按照小麦绿色增产示范创建要求,各乡镇(场)创建1个小麦绿色增产万亩示范片,其中核心面积不少于2000亩。通过上下共创,打造小麦绿色增产农业示范样板,突出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全县小麦绿色增产增效。三是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农业“减肥”生产。我县是全省化肥零增长行动示范县,今年全县玉米160万亩和秋季153万亩小麦,全部采取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小麦玉米种肥同播技术200万亩(其中小麦80万亩,玉米120万亩),亩化肥施用量比常规基肥撒施量亩减少施用纯养分4-5公斤,全县节肥量达到9000吨纯养分,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印制施肥建议卡25.5万份,推广各种配方肥达8.3万吨(小麦配方肥4.5万吨,玉米配方肥3.8万吨,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60万亩),配方肥施用量占全县复混肥总用量的75%以上。四是推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今年,我县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玉米板茬直播技术和玉米粉碎还田+机械深旋耕后机播技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全县午季130万亩小麦秸秆、秋季145万亩玉米秸秆实现了粉碎还田。五是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20XX年,推广玉米害虫性诱器具500套,物理防治1.2万亩次,运用生物农药防治37万亩次;160万亩玉米和153万亩小麦全部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采取达标防治320万亩次,全县已建立20个粮食绿色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服务化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服务面积70万亩次。 (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效农民增收。 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多样化发展,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推广优质品种种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改善粮食品质,改高产高效型生产为优质消费引导型生产。二是调整优化品质结构。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开展农业品牌化生产,采取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措施,提高秋种农作物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实施绿色农业增长工程,加强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等高效特色农业。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2万亩),水果总面积3万亩,其中设施水果面积0.4万亩,苗木花卉3万亩,中药材11万亩。四是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全县新增规模养殖场(户)达到5317家,规模养殖比重达78%,肉蛋奶总产8.82万吨。五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一区三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一区”即35平方公里的双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三线”即:西线以太阳岛、月亮湾农家乐、禾兴蔬菜园、辛集、岳坊美好乡村、道源葡萄园、易宏农业园、白果树和小涧山景点为特色;南线以森林公园、庄周草莓、乐土双龙新农村、楚村大樱桃观光采摘、陈仙桥休闲餐饮垂钓、京徽蒙循环农业、芡河风光带、篱笆黄花梨园为特色;北线以漆园果蔬示范园、范集韩寨新农村、许疃凯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塌陷区水上休闲垂钓、板桥雪枫公园和葡萄采摘为特色。双涧润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已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申报国家级示范点,已经公示待下文。 (三)“一块田”改革及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稳妥推进。截止10月底,全县18个乡镇276个村5624个村民组中,263个村开展了“一块田”改革试点(其中完成80%以上的村104个),4003个村民组已经完成“一块田”改革,合并承包土地163.73万亩,涉及承包人口109万人,涉及承包户20.53万户,整体进展情况75%以上。全县18个乡镇206个村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申请确权户数20.5万户,完成现场指界和测绘12.5万户,实测承包面积 135万亩,完成签字确认和结果公示7.5万户,建立登记薄2.75万户。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我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26家,其中种植业1152家,畜牧养殖83家,渔业26家,林业20家,农机125家,其他服务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带地入社、参与分红的现代农业合作社3家;评定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10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含国家级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7家、县级49家,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29137人,带动农户102901户;发展各类家庭农场696个,其中种植业560家、养殖业66家、渔业7家、种养结合40家、经果林19家、其他4家,评定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县级家庭农场32家;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新增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10支。 (五)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负重奋进。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复杂的市场环境,困难加大,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9家,亿元以上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20XX年1-10月份,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65亿元,名牌产品41个,著名商标18个(新增著名商标5个)。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强化。一是完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工作,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细化指标均合格。二是选择庄周、乐土两个乡镇作为试点,积极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创建工作。三是从4月份开始,认真筹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相关文档、资料,督促指导主要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加强质量安全建设。四是广泛宣传指导,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20XX年全县果蔬农残、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五是全县完成“三品”认证基地25个,认证品种56个,认证企业2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48个,申报认证的产品达48个;绿色食品基地2个,产品8个;全县认证总面积34万亩。六是乡镇监管站建设。目前全县19个乡镇均成立监管机构,充实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能够正常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七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20XX年检测中心对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凯利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京徽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陆吉明家庭农场、绿满园家庭农场、五洲华联超市、好又多购物中心、佳乐福超市、茨河路农贸市场和南关大市场等23个地点共计3169个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抽检结果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三品认证基地实现了全覆盖,从源头上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七)规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打卡发放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良种补贴3622.0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1948.23万元、粮食直补1755.59万元、核心示范区补贴1643.02万元,合计18968.86万元。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51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4010万元、市级补贴249万元、县级补贴1251 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粮食绿色增产增效问题。一是绿色增产认识不足的问题。绿色增产观念还未被广泛接受,绿色增产观念还未被农民接受,高投入高产出还在影响着小麦、玉米生产;二是绿色增产支撑基础薄弱。绿色增产的农田设施条件较弱,不利于支撑“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三控”(控肥、控药、控水)技术的运用,绿色增产新技术还需加快研究推广运用;三是绿色增产产业尚未形成。绿色高产创建还没能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产加销仍然相互分离,优质优价的产品价格市场未完全形成,影响着绿色增产模式的推广;四是绿色增产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是绿色增产生产上投入的问题,高效农肥、农药运用,节药、节肥技术措施仍需项目、政策支持推动,影响了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绿色增产工作经费的制约,还影响着基础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粮价下滑影响种粮主体种粮积极性的问题。今秋以来,粮价持续下滑,当前市场价小麦同比下滑15%,玉米下滑30%,农民种粮亩效益锐减,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种植经营主体亩收益更是很少,粮食生产形势堪忧。 (二)种植结构调整的问题。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比较单一,丰富化不够,专用粮生产刚刚起步,品牌化粮食生产少,市场竞争力弱。二是粮食深度开发不够,产业化龙头带动发展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等典型示范农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抱团发展合力尚未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数以种植、养殖为主,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储存的相对较少,更缺乏向流通环节业务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拓展,加之规模不大,规范不够,人才缺乏。大多数农民合作社还处于低层次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形势复杂,农产品加工值值增速困难,下滑压力增大。三是示范园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标准农田面积不大,旱涝保收能力不高。推荐访问:自查 省委 落实 落实省委1号文件自查报告